前两天,联合国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和“世界人口看板”,对2022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人口情况进行预测,估计到今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全球人口将达到104亿的峰值。

联合国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
虽然整体看,全球人口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从70亿到80亿,人类大约用了12年,但下一个10亿的增长却还需要14.5年。根据联合国的计算,2020年全球人口增长率已不足1%,为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人口的增长对于各个国家/地区来说是不均衡的,据估计,2020年-2025年有17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仍保持增长、4个保持不变、29个将面临负增长,而在这之中,中国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3%,低于美国的0.6%、英国的0.4%。
联合国提到,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在2019年为72.8岁,与1990年相比提高近9岁,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该数据在2021年降至71.0岁,预计2050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约77.2岁。
o1
人口变化:越穷、越能生?
从这次发布的数据来看,经济越落后的地区,青少年人口占比越高,老年人口占比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个是近期生得多,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对农业社会来说生育意愿更高,更多的人口意味着能有更多的人干活。另一个也可能是死得早,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社会治安和卫生条件欠佳,还没活到老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
落后地区人口比例带来的优势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凸显,预计到本世纪末,非洲将成为唯一一个人口仍在增长的大陆。届时,全球20大城市中,有13个在非洲。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可能很快让出“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印度将在明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两国人口差距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其他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简直“惨不忍睹”。预计2020年-2025年,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1%,就连一直标榜已经逆转人口危机颓势的德国,在这期间也将面临0.1%的负增长,隔壁日本、韩国的增长率也不乐观、分别为-0.4%、0。
相对发达的地区之所以出生率低,可能和几个因素有关:一方面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处于育龄的妇女比例减少;一方面受教育时间普遍较长,导致婚育时间延迟;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生育孩子限制了女性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机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这些因素也会再次影响到人口结构,形成恶性循环。
2020年-2025年,全球人口平均年增长率概况(来源:联合国)
发达地区人口的减少,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联合国也指出,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加剧和适龄劳动人口的萎缩是影响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合理的人口结构,未来经济有可能会像隔壁日本一样,陷入长久的停滞,而经济困境也会加剧社会的内卷。
o2
预期寿命:越有钱、命越长?
经济情况对人均预期寿命也有重要的影响,整体看发达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就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尽管人口规模相当,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就显著高于印度。
前两个月,尹哥也分享过2020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的有关数据,当时提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美国,而前天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仍高于美国的76.6岁。但联合国这次预测的数据却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又将低于美国……这可能和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影响逐渐消退有关,众所周知美国几乎是世界上受新冠疫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累计死亡人数早已突破百万,但目前美国疫苗的接种率也已达到了78%。
总体来看,全球相对人口规模的死亡人数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在下降的,联合国也预测这一下降趋势还将在今后几十年中延续。未来,全球的人都会越来越长寿。
今天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积累。而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大多数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还将出现反弹。从更长远来看,如果全球人口发展不均衡、人们越来越长寿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处理好生与死的关系,控制好出生缺陷,关注银发经济,做好癌症慢病的早防早治,让生更有质量、死更有尊严,或许才是即将步入后疫情时代的人类更应该考虑的。
标签: 中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