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有的妈妈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以为自己丢下自己的孩子,就能摆脱困境,但内心的折磨,却让她陷入了一生的不幸。

不完美的她是刘飚拍摄,根据日剧《母亲》改编的社会批判剧,聚焦于家庭暴力,从以独立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从小被收养的林绪之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世,一点点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故事。在寻找途中,她偶遇了一个长期遭受家庭虐待的女孩穆莲生,并决定带她离开成为她的妈妈,为她改名林小欧的故事。

一、脱离现实的讲述
从整个片子来看,明显特点就是太过于脱离现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线中,人物动机不明显,使得影片必须用高大上的说教去填满他们内心的感受。
就从林绪之的养母袁玲来说,片子最开始就讲述了林绪之与养母疏离与养母想要努力靠近的故事,并且用养母和亲生母亲钟慧的见面,来讲述另外一层养母对于林绪之的占有欲,她害怕钟慧的出现,抢走了林绪之,似乎这一切的发生也为后来养母慢慢解开心结,允许林绪之和钟慧生活铺垫。林绪之和养母的关系转折出现在十集左右,当养母不再畏惧她离开,当养母真正允许她去寻找自己的身世解开自己害怕火的原因时。

比起养母和生母,林绪之的两个姐妹就有些女性刻板印象的刻意刻画了。林绪之的二妹是亦之,最初是一个完全相信爱情并要嫁给爱情的单纯小女孩,并且说结婚与别人无关,想要嫁给男友。但是当男友倒戈并且说自己先回去哄好母亲,要去相亲时,突然成长,纠结点变成了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而从未犹豫过要不要和男友复合。首先从独立女性他们的母亲袁玲来看,就是靠自己奋斗打拼下了现在的天地,那她的女儿也很难成为只认爱情的傻白甜恋爱脑,从恋爱脑突然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只是因为觉得男友不负责任,也有些脱离于现实。总之,看到亦之这一条线,就会感到剧情高高在上的疏离感,似乎不需要考虑任何实际情况,故事中的主人公只需要按照剧本的需要,随时转变想法。

果汁的刻画略好一些,似乎在片子中充当搞笑果和母亲的润滑剂,作为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因为大连生物和田老师认识,后续她的出现就只为了支持姐姐,支持姐姐的行为,永远告诉姐姐你是我的姐姐,从身份认同开讲,果汁的存在加强了林绪之在养母家中的认同感。
但是整体看下来,我们仍然忍不住疑惑,为什么林绪之那样疏离的情绪,她的闺蜜可以为了她赴汤蹈火,她闺蜜的这一条线仅仅是为了证明她有朋友但是和朋友相处的模式非常有问题,证实她的心理疾病嘛。对于林绪之的家庭刻画依旧如此,作为一个在北京拥有房产,上市公司的老总,他的母亲人设似乎也很刻板,只展现了我们女人离开男人依旧可以生活,我为孩子提供永远的后盾这两个事情,但是并没有立足现实,我们作为普通人,似乎很难和林绪之以及她的家庭成员共情。
作为伤害林绪之的爸爸和伤害穆莲生的小武,同样有相同的问题。林绪之的父亲如何伤害他和他的母亲的,到最后也一直一直说,他用相机拍摄了他们哭泣的照片,让他们身心难受,但是怎么难受,如何的伤害,似乎因为审查制度或者剧本的原因,从始至终没有呈现。电视剧作为视听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声音和画面展现故事,而不是诉说心理感受。穆莲生的点同样如此,他没有介绍为什么小武要那样伤害穆莲生,甚至因为见到林绪之爸爸比你受到他的蛊惑,要去绑架穆莲生。林绪之的生母为什么会说出当年是5岁的林绪之放的火,当人在应激反应下,似乎更多的应该说出的是他知道的事情,而不是说对方想要听到的事情。这样的处理会将她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不真实。
二、现实主义的思考
不完美的她终究带给我们一些思考。近些年围绕独立女性刻画的电影与电视剧非常多,春潮中受到母亲极致控制的主人公,送我上青云中对爱情探索的主人公。女性主义电影似乎都喜欢围绕一种全是女生环境去刻画他们的生长环境,男性或是逃避者,逃避他本应该承载的责任,或是作为加害者,伤害女性。因此,女性总是作为一种不太健全的人格中出现,影片中展现的多是女性寻找自我疗愈的一种过程。
其次,对于这部影片讲述的家庭暴力现象,家庭暴力在中国并不是完全绝缘的存在,甚至每年都会发生因为家庭暴力致死的消息。穆莲生很好的演绎了受虐待的小孩。面对成年人他希望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安静的接受虐待,不和任何人诉说她的遭遇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他保护爸爸妈妈的方法。另一个角度,她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成年人口中的累赘,她的存在并不是他可以选择的,包括她所处的处境。一个7岁的孩子,很难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那无论是麻木的接受虐待还是笑容,都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不完美的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
总之,作为一部标榜独立女性成长的电视剧,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剧本的逻辑到人物的刻画,过于形而上使得电视剧与观众之间存在距离,不能很好的共情,有一种为了追求女性视角,而忽略叙事完整性的感觉。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和家庭虐待题材,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社会的讲述视角。我们总该去关注呢些自己难以发生的群体,为他们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