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山城镇(梅河口市山城镇的历史)

字母娱乐 376 0

[东北史]“榜色城”四论(《海龙纪行》系列十六)



  前三论榜色城,初步论定在梅河口市的山城镇。



  这里需要阐述一下,清代的榜色城是山城镇,而不是北山城子,二者的区别,一是平原城,一是山城。



  先说平原城山城镇。目前学界通论,山城镇是榜色城,即明代的坊州城。关于明代坊州城在山城镇,最直接的史料为《全辽志》所载“开原东陆路”之第一站。试想,驿路上的驿站不会舍弃平原古道上的平原城,而跋山越岭到山上的山城,故坊州站不会是北山城子而一定是山城镇。



梅河口市山城镇(梅河口市山城镇的历史)-第1张图片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也是学界的通论。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盛京通志》等史籍引证《辽史》“河州,彰德军,置军器坊”,认为“按明人地志云,废河州在黄龙府北,辽置河州,有军器坊”,意为辽代河州即坊州,因为曾设“兵器坊”,以故后名坊州。如果不细推究,似也无问题,可问题就出在如何“河州→坊州”就成了坊州了。



  个人学习心得认为:河州不在山城镇,而在其南大柳河南岸古城子,即梅河口市小杨朝鲜族乡方家街古城。理由是河州或得名自大河大柳河而非支流小河横道河子,渤海至辽代称河州,辽末金初州废而称照散城,《金史》“娄室招降照散”“照散城之战”与小杨女真磨崖石刻内容可以互证;这个“河州”照散城一定不在北山城脚下的山城镇,因为那里是坊州城,且坊州城一直沿用到元明两代。北山城子(山城镇)与方家街古城是各自独立的存在,且北山城子作为高句丽古城不会晚于方家街古城,其下山城镇又沿用至今,没有理由认为山城镇不是坊州城。个人曾无数次经过山城镇,多次考察过山城镇、北山城子、方家街古城,对其山形河势、地貌城址做过专题的实地考察,心得不是坐在书斋胡编乱造而来。正像北山城子与山城镇为一对山城、平原城一样,花园山城(吉林省2021年考古最新发现的秦汉古城)与方家街古城为一对山城、平原城。



  个人认为:坊州是与史料说不清的汉州、渝州一样产生于渤海国时期,坊州与河州并列,同样隶属于瑕州所在的长岭府;河州后来废弃为照散城即今方家街古城,坊州后来州废而作为地名仍存,目前查到元代至明代都有坊州城,都是驿路上的驿站,即今北山城子下的山城镇。



  关于坊州,又有东坊州一说。台湾人王颋《完颜金行政地理》一书中,依据《金史·地理志》“咸平府……玉山,章宗承安三年,以乌速集、平郭、林河之间相去六百余里之地置,贞佑二年四月升为节,军曰镇安”,在其《建置录》中说:“东坊州,贞佑二年,立东坊州,镇安军节度,隶咸平府路,治玉山县,寻陷”;“玉山县,承安三年,析立玉山县,隶咸平府。贞佑二年,改隶东坊州”。该书又依据《全辽志》中“开原东陆路”记载说:“按:玉山县,治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嘉靖全辽志》卷一附图:‘三万卫(平郭县故城),东到(东)坊州(玉山县)三百里。’”



  我看王颋先生“东坊州”论述,与顾祖禹先生《读史方舆纪要》所载“玉山废县,在咸平东南,金置县,属咸平府。贞佑二年,升为玉山州顺安军,金末废”中的“顺安军”一样,都是乐见其成的,只怕他们立论不稳。



  综上,“榜色城”“胖色城”“胖色城”“盖塞城”在今梅河口市“山城镇”。其历史沿革,高句丽建城;渤海国设州,称坊州隶长岭府;辽前期仍旧,后州废而只称坊州城;金前期隶咸平府梅黑河猛安潘安儿必罕谋克,后期隶咸平府玉山州玉山县;元明为驿路之坊州站;清前期称榜色城,后称山城镇,为海龙总管府右翼佐领驻地,清末至民国(1907—1932)为奉天(辽宁)省东边道驻地;今为梅河口市山城镇。



  以上“榜色城”四论,也仅属个人初论,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2021年11月25日刘兴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