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安贞堡”--
(1).国内现存最完好的清代夯土大型建筑!
(2).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土堡!
(3).被誉为“福建民居瑰宝”、“土堡之父”。

安贞堡航拍图(来自网络)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地处永安市与大田县交界处的西华盆地,是一座由当地池氏家族修建的大型土堡。


西华池氏从第13代起,就在福州、泉州、漳州一带经商,第15代祖圣笃公(生于1787年),将福州的“日升”商号发扬光大,在现在的三坊七巷南后街开店,门牌为53号。同时从闽中、闽北、闽西等地收购杉木、楠木、牛皮、香菇、茶叶等货物运往福州,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1946年重修的池氏族谱《西平宗谱》记载,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了第17代池占瑞已有“万金家财、蓄粮万担、田产广布”,成为永安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由于当年永安山区土匪横行,为保护家族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池占瑞、池云龙父子决定在西华盆地最西端的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的天马山脚下建筑土堡。
为此,池家父子多次前往各地参观学习,近到周边,远到北京,吸收当时全国各地土堡建筑的精华,反复修改设计方案。从清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开工兴建,到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历时14年才建成。
“安贞堡”共耗资9万多块大洋、8000多石粮食,是一座两层高、四进深,占地面积达1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米,拥有360余间民居的宏大建筑体。
“安贞堡”建在一片沼泽地上,据传为了建造该堡,当时的工人铺设了大量松木作为地基。“安贞堡”自建成后被土匪围攻过3次,其中1933年,遭土匪围攻一个半月,但最终也未被攻破。
“安贞堡”集防御性、科学性及艺术性于一体!不论是选址的易守难攻、堡墙的上土下石结构,还是防御设施的分布,都经过精心设计,同时极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堡主家的金库大门
堡主家的金库
堡内现仍保存有大量壁画,题材包括“花开富贵”、“富贵牡丹”、“龙凤呈祥”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该堡内没有蜘蛛也没有蚊子,具体原因不明,较为可信的说法认为是堡内的蝙蝠较多所致。
“安贞堡”建成后,池云龙及其子孙相继在堡中住了50多年。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堡内住户全部搬出,“安贞堡”被征用作粮站。
文革期间“安贞堡”被抄,红卫兵毁坏了部分泥塑、木雕、石雕,并将池氏父子的藏书、书画、古董及其相关文献予以破坏。1965年全国备战备荒,“安贞堡”又被征用作仓库。
1976年,“安贞堡”差点因“农业学大寨”被拆除--改堡为田,是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任永安县委书记的袁启彤,现场考察后及时制止,方才保住。
跑马廊
跑马廊
跑马廊
瞭望窗和射击孔
射击孔
紧急逃生门
2001年,安贞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安贞堡开始了自建成以来的第一次大修。
2004年9月1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一行到“安贞堡”参观,罗哲文亲自题字--“国之瑰宝”。
安贞堡堡主墓葬地
2021年04月23日
标签: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