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的意思(心无旁骛后半句是什么)

字母娱乐 212 0

第十课 为 道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心无旁骛的意思(心无旁骛后半句是什么)-第1张图片

“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修道的人炼功的知识越少越好,少到什么程度?少到没有最好,心无旁骛只接受大道信息指挥,结果是什么都能做好。


《道德经》这句话虽然表面指的是修道的要求,但我们日常做事最高的境界也是没有任何杂念,专注于手头工作,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也是最妙的。比如,学生学习,不求得高分,不求排名次,只是专注于知识本身,这就容易静心,反而什么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那么名次、分数自然也得到了。再比如工人做工,不去想升职、不去想加薪,专心把手头活干好,享受当下的工作,心静如水,反而更容易把技术练出来,成绩自然也有了,升职加薪就不是问题了。


《道德经》告诉我们把眼光放长远,放大格局,抛开欲望,无为能生慧,终生受益!


史健靖媛



心无旁骛的意思(心无旁骛后半句是什么)-第2张图片

跟《道德经》学为人处事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要想取得天下,不要经常想到打仗。经常想打仗,必须搞扩军备战,就不会治理国家。一是不能得天下,打仗,战败了就会失天下;二是战胜了,可暂时得到天下,不去治理也会很快失去的。


这段话是教我们怎么处事,告诉我们有些行事方式是不可取的。从大事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不能通过动用武力征服的方式当霸主。从小事来说,就是我们常人不能仗势欺人。比如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有人想出人头地,想有威望,想有话语权,就会采用一些强势的手段,比如在言语上贬低、在行动上压制别人,变相来抬高自己,获得暂时的优势。但是这种行为不能让人服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迁,强行施加于别人的压制力总有一天要反作用于自身。


《道德经》提倡人们做到的是加强自身修养,放低身段,善于帮助和托举别人,以自身善言善行换取别人的信服和尊重,那么自身也必然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说施加与别人的作用力是正向的,那么得到别人的反作用力也是正向的,长此以往,累积叠加,不用争取就有威望。


和平



心无旁骛的意思(心无旁骛后半句是什么)-第3张图片

《道德经》:无事取天下


老子在这一课告诉我们,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要想取得天下,不要经常想到打仗,经常想打仗,必须搞扩军备战,就不会治理国家。一是不能得天下,打仗,战败了就会失天下;二是战胜了,暂时可以得到天下,但如果不顺应民心把国家治理好,也会很快失去的。


想打仗来夺取天下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是人道私心欲望、争斗的极端表现。老子讲了,按照道的方法,以无事就可取得天下。《道德经》在第五课讲,“执大象,天下往”。在第七课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不要太看重了,只要按照人民的意志来治理国家,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若无其事地就可取得天下,这比靠打仗取天下好得多。《道德经》在第七十七课讲,“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得了道,天下人民都归顺于你,修道修德的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取天下。


本课讲明了靠武力、靠打仗取天下,这种方法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规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使暂时取得天下,但不好好治理,也会很快失去的。


清静无为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