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爱动,偶尔一次运动过猛就浑身肌肉酸痛、走路都费劲……有过这种经历的小伙伴们举个手~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觉得缓个一两天就好了,但殊不知,有时这种“酸痛”可能是肾脏受损的信号。

最近,周到君看到了荔枝新闻的一则报道,南京一22岁小伙平时几乎不运动,近日去健身房猛骑40分钟动感单车,结果全身肌肉酸痛、尿色改变,诱发急性肾损伤。

图源@荔枝新闻 截图
对此,医生提醒:剧烈运动或久不运动后突然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肾损伤。
想想自己运动时也会浑身酸痛,不禁吓了一跳。
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因运动而出现的酸痛经历↓


更严重的,也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症”↓

其实,近年来关于“横纹肌溶解症”有过很多报道,这类病例多由运动过度引起,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肾损伤、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肉受到破坏性损伤后,横纹肌细胞的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以及离子、小分子毒性物质等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最终从尿液中排出,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性损伤。
其特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肌肉肿胀、握水感,血中肌球蛋白升高,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时可并发肾功能不全。
运动本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不合理的运动方式或许正在悄悄伤害你。
除了横纹肌溶解,突然间的过量运动还可能导致这些情况↓

运动量可参考FITT原则
虽然运动能力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运动量有个合理范围,称为健身目标区间。
当运动负荷和运动量超过最低标准且不超过身体承受上限时,才能达到促进健康和增进体能的目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康复学系教授王琳表示,可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提出的FITT原则,即根据运动目的,按照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和运动类型来制定运动量。
平时少运动的人该怎样动起来?
《中国全民健身指南》建议,人们应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最好能够积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积累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从小强度运动开始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不要突然开展高强度运动,要循序渐进。
图源《全民健身指南》
平时不太运动的人,可以从散步、快走、太极、做家务等比较缓和的运动开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记得先热身
热身有助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热身也要讲顺序,从强度低且缓慢的动作开始,慢慢过渡至强度高、速度快的动作。
感受身体状态
以跑步为例,可以用“呼吸能交谈,心脏跳得欢”来检测自己的运动状态。
如果一边跑步一边正常呼吸的同时,还能与人交谈,心脏没有超负荷的感觉,则是健康的运动量,反之,则是运动过量。
不要突然停止
除身体出现突发状况外,运动后,要做至少10分钟的拉伸放松,使肌肉由紧张逐步过渡到平稳,促进体力恢复,还能加速乳酸的消除。
注意身体放松
别让运动量超过身体负担能力,比如老年人,可以用快步走代替跑步。
试试泡个热水澡或对运动部位进行按摩,还可采用热敷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减轻脚踝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