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不说中国现在有没有一千枚核弹头
中国有少量的核弹头就能保障和平是严重误导!
核武器当然是多多益善,最误导中国老百姓的那句话就是什么“你有让我死100回的核弹,我让你死一回就行”这就是误导,而且是严重的误导。
其中道理并不复杂
现在核弹的爆炸当量,一般都控制在20万吨左右,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据核物理专家解释,再大的当量并不能按照当量的线性增加而实现杀伤力的线性增加,简单说,20万吨的当量可以杀伤20万人,100万当量就能杀伤200万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从爆心向外的冲击力受障碍物和大气的影响是急速而且是成倍递减的,简单说,就是200万吨的当量的杀伤力比20万吨的杀伤力并大不了多少,但是200万吨核弹的制造和代价以及成本却高的很多。具体公式就不列举了,知道就行。
所以,大规模杀伤,或者叫核超杀,一般要打出一个梅花状的多弹头落点,计算爆点与爆点之间的距离减掉了爆炸冲击力的锐减距离,确保杀伤的高概率!
说到底,这就是美俄为什么要那么多核弹头的道理,摧毁一座大城市不是在市中心扔一颗核弹就完事了,是要按照核超杀的原理,讲究散布率。
所以,核弹头当然是多的更有威慑和威胁,也就更有战斗力。
老胡,胡锡进说的“别以为核弹头平时没用。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们,默默用它们塑造美国精英们对中国的态度。”
这个态度还真不好塑造,这可不是开玩笑。
你真的能让他有态度,那就要多多的核弹头。
胡锡进的原文我们不得不再看一遍,加深对我上面说的理解:
胡锡进说:中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东风-41战略导弹。我们热爱和平,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我们需要有更大的核武库来抑制美国的战略野心和对华冲动。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需要有很强大的意志来应对挑战,而那样的意志离不开东风和巨浪家族的支撑。


别太幼稚了。别以为核弹头平时没用。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们,默默用它们塑造美国精英们对中国的态度。我听到有专家说,核武器够用就行了。我觉得他们像少先队员一样天真。
有人会因为这个帖子骂老胡是战争狂。他们应该去这样骂那些公开与中国为敌的美国政客。老胡永远希望中美友好相处,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不是求来的,需要战略工具来塑造。尤其是,我们面临着与越来越不理性的美国进行艰难的互动,对方只相信实力。其实我们没多少时间围绕该不该增加核弹头扯淡,我们需要只争朝夕做这件事。

有网友称赞胡锡进的讲话:难得一见的优秀观点,中国人从来都是热爱和平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得来的。和平一定是有强大的实力塑造出来的,我们必须在各个领域塑造强大的战略力量,让这个多变的世界不敢有调戏中国的想法,这样我们也就必然永保和平。

胡锡进总编说的确实有道理。
核弹头不够用,老胡说的没错啊,所谓岁月静好,是核弹头撑着的。伊朗没有核弹头,天天让美帝没事就按在地上摩擦,滋味好受吗?
不过,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头,老胡可能真不知道。
那么,美俄有多少核弹头呢?
从目前看,美俄维持现有的核力量和核弹头因为经济的原因已经快撑不住了,第二阶段谈判的目标是美俄各自削减到550枚导弹(注意,不是弹头的数量,比如三叉戟D5,一枚导弹有12颗核弹头),这就比原来少多了。
但是,在没有实质性的削减当下的核弹头之前,美俄分别都有上万颗核弹头。根据2018年1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核弹头的数量为6850枚,而俄罗斯也拥有6450枚的核弹头。这两个国家的核弹头加起来足足有13300枚,数据是非常庞大的。
说白了,美俄都按照超杀准备的,中国如果只有很少的核弹头,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和威慑力。一百回和一回的说法根本是误导。
问题是,美俄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什么时候能谈成还是个未知数,也许猴年马月,也许根本谈不下来,那,它们就始终是超杀,包括超杀你。

那么,中国的核弹头为什么相对较少呢?这与我们缺乏三位一体的核战能力有关,比如我们在没有三位一体的核战能力之前,只有陆基核力量,这不但阻碍了弹头的数量增加,研发和制造核武器的代价也要比拥有三位一体核战能力的美俄高得多,而且是非常高,非常多。
我们在没有三位一体的核战能力之前,只能依靠陆基机动作战维持核力量,这个费效比就严重阻碍了核弹头及核力量的发展。
比如很早以前,陆基核力量“二炮”是我们唯一依仗的核力量。
而二炮(现在的火箭军)装备的各种弹道导弹及其高技术发展型号(各型洲际导弹包括东风41、东风31AG以及打航母的东风-21D 东风-26、高超音速滑翔武器hypersonic glide vehicle或简写为HGV的东风-17等等)是我们的陆基最大量装备的打击力量。但目前所有的展示都是通过运输-起竖-发射
transporter-erector-launcher或简写为TEL的发射车来实现,就是通常说的公路机动发射。

公路机动发射是核力量装备中费效比最低的一种发射方式(在广袤的大地中机动隐蔽),还有一种地下长城发射方式(发射车在洞库里机动隐蔽),耗资巨大,实际可用的弹头很少。人吃马喂的花费要比潜基和空基大的多。
美俄也有陆基发射,但是大部分是井式发射,比如美国,一个发射中队可以管理和发射37枚井式发射洲际导弹,大大降低了费效比。
我们的陆基发射,先不说地下长城式的发射,单是公路机动发射,一个旅浩浩荡荡几百台车辆,但是TEL的发射车只占其中的很少量,一个旅这样的运输起竖TEL的发射车只有两位数,剩下的是庞大的保障车队,人员就不用说了,上千人。
不多说了,一句话,这样的TEL的发射车发射方式是非常落后的发射方式,弹头的数量受这样问题的各种影响,始终不可能增加。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这样的旅一出动,天上保卫和技术保障的直升飞机一大堆,地上一个营的警卫部队,浩浩荡荡,不说隐蔽性,人吃马喂的耗费极大,但是反击的效率却不高。
现在就说到胡锡进为什么不明白仅仅发展100枚东风41是不行的了吧?
中国的核弹头要科学合理的增加,必须要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战能力才行。
空基的先不说了,轰20还没有出来。
我们就说为什么当务之急是发展潜基(或者叫海基)。
潜基的最大好处是,战略核潜艇总有三分之二在战备中,不用临时准备就能打。你打了我休整的三分之一,进入阵位和在途的还有三分之二,接到命令,立马可以反击(这个,陆基和空基的都不行)。
而且一艘潜基100多人就能射16X9的弹头,144枚氢弹,要是陆基发射,人可就多了去了,人吃马喂耗费极大,不划算。
而且现在通信也解决了,深潜解决了,潜基强过陆基太多了。
一艘战略核潜艇,不但发射能力强过陆基接近一个旅,费效比也要强的多,明白了吧?
当然,核战理论太深奥了,咱们也没有必要了解太多。
什么是“预警发射”?
什么是“第一次打击”?
什么是“二次反击”?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发射是什么样子的?
说到猴年马月也说不完,咱们只能把为什么要发展三位一体说的有点明白就行,而且也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必须多多益善的增加更多的核弹头(第一段文字就简单的说了)。
最后,中国的陆基核力量早晚也要走美俄的发射路线和样式,井射,一个连管30到40枚洲际导弹,中国火箭军走这条路线是早晚的事儿,当然,也要保留相当数量的机动发射单位。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名词叫“预警发射”,是核战争理论中最高水平的发射样式,我们将来也要搞,只是解析起来太麻烦,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道理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再重复。
综上所述,只有发展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其中海基和空基核力量两项技术突破后,中国的核弹头总数才会上去。
而发展三位一体的和打击力量,潜基的战略核潜艇与轰20洲际远程轰炸机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两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国核弹头的数量别说一千枚,一万枚都没有问题。
(这两项关键技术解决了没有?笔者不敢妄论,很多信息表明已经解决了,只是老胡是个笔杆子,估计没人告诉他)(笑)
最后要赞一下胡锡进总编,环球时报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人民手里有核大棒,腰杆子就硬!
只要手里有了硬家伙,犯我中华者才能虽远必诛!也才能让我们的敌人冷静下来,发动战争的冲动才会随着它有灭顶之灾的恐惧而终止!
有诗云:
胡侃不乱说, 锡面钢心窝。
进退皆得法, 优秀环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