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草果,在我们的平时饮食上,因为草果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水果,最早的时间是在我国的明代最常见的,我国云南属于是草果的主产地,目前为主的话,也是具有了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草果是具有了药食两种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在食用的时候,一般都大于药用量的。
草果,在平时的饮食上也是被人们叫做是一种草豆蔻。因为是属于香料植物。姜科,一样是豆蔻属。只有在我国云南独有,这样的一些果子比较美味,很受人们的喜爱,可是目前有不少人对于什么是草果,也是有着很多不了解。
草果形态特征
草果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本品呈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为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10~11月果实开始成熟,变为红褐色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微火烘干。
产地分布
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谷两旁疏林中,现有栽培。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草果起源与用途
草果最早史载于明代,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
关于草果流传故事(一)
蜀汉建兴三年,南蛮王孟获犯境入侵。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队伍来到滇南一带,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酷暑,军马衣甲,皆穿不得。
将士们不适应气候染上疟疾,人滚马落时有发生。当地壮族民医向孔明献方馈赠草药,让蜀军上下皆口含一草药,从而使蜀军抵御了山岚瘴气的侵袭,驱除了疟魔。蜀军终擒南蛮王孟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蜀军口含的这种草药,就是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功能的“草果”。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汽锅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是很好的食疗保健产品,其食疗保健作用,早在元朝《饮膳正要》当中即有记载,作为药食同源的大宗品种,可以说草果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同时妙用草果有利于人们防治疾病。
关于草果流传故事(二)
草果现在被广泛应用于香料制作及药草配伍,可你万万想不到的是,古时候,它曾因成熟时种子破碎发出特异臭味而让人望而却步,很不招人待见,直到有一天……
有一家人在地里忙活了一天,渐渐地天色晚了。“你先带孩子回去做饭吧,我把这点活干完再回。”丈夫擦了把汗对妻子说道。“嗯,干不完明天再来吧,你也早点回家。”妻子说着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回到家,妻子一边做饭,一边收拾着屋子。
天黑了好一会儿后,丈夫才回来。“爸爸回来了,吃饭了!”在两个小孩的叫嚷声中,开饭了。“嗯,饭好香。”一个小孩赞道。“是啊,今天的饭你是怎么做的。”丈夫也诧异道。“还能怎么做,还不是白米加水做出来的。”妻子虽然也觉得今天的饭味道不一样,可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丈夫跑到锅边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不同,只看到锅边有几粒草果,又扒开饭找了找,发现里面也有几粒草果,已经煮变了样。“原来这草果是种香料啊。”丈夫恍然大悟。
原来,在妻子做饭的时候,两个小孩拿着从山上摘的艳丽的草果子扔着玩,不巧几粒草果掉进了锅里,这才做出了这锅特别喷香的米饭。从此,草果便被人们用作香料广为流传。
草果的功效
消食化积
草果具有独特的香气,它含复有大量的挥发油和多种矿物质,人们食用以后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也能加快肠胃中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能消食化积促进消化,平时人们出现腹胀积食用和食制欲不振与消化不良时,都能适量服用一些草果,它能让这些症状尽快减轻。
抗菌消炎
草果不但能提味增鲜,促进消化,它还能抗菌消炎,它含有的蒎烯类物质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而且它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真菌的活性,能防止真菌再生与繁殖,从而也就起到百了抗菌消炎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的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都有良好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