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吸入新鲜空气,吐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我们密不可分,看似人畜无害,但你却不一定真正了解它!
你是否曾经也有以下类似经历和体验:
孩子们在午睡
在教室里,上了一上午的课,教室里又闷又热,让人昏昏欲睡
会议室抽烟让人难受
在会议室,一群人开始进行长时间的闭门会议,一段时间过后,有的人会觉得憋闷,冒汗、烦躁、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
大巴车上的乘客大多昏昏欲睡
在旅游客车、长途汽车上,大多数人都是坐着坐着就觉得眼皮打架犯困甚至睡着。
以上现象,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堆积过多而氧气相对不足造成的!
因为人体每一口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达4%-5%(相当于40000~50000PPM),人体简直就是二氧化碳的制造机器。
当下正值夏天,酷热难忍,没有空调的日子真的很不容易过。
为了节约冷气,很多人又喜欢关闭门窗,阻止空气流通,以免屋外的热空气影响到室内的温度。
尤其家有小孩的,一家三口喜欢在一个卧室(假定3.5米*3*3.5=36.75立方米)关上门边睡觉边享受冷气。
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呼出二氧化碳约0.9公斤。也就是每人每天需吸收氧气750克,排出二氧化碳900克。
如果按晚上一家三口在关门窗吹空调在卧室中睡觉9小时(其中小孩按一个大人50%的需氧量核算)估算,可以算出:
三人一晚上共需要消耗氧气0.7公斤,排出二氧化碳0.9公斤。
假定门窗是密闭空气不流通(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密闭)测算,加上空调是室内循环,所以与外界空气的流通视为0。
大气中本身含有氧气占20.95%,有资料显示北京大概在20.1%(原因大家都懂的)。
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500PPM左右,也就是万分之五。
综上数据进行估算,卧室内这个10.5平米的卧室内,空气约为47公斤。
睡眠前卧室内氧气约为10.4公斤,二氧化碳约为0.036公斤。
经过一个晚上三人的睡眠(按9个小时核算),空气变化为:
氧气含量变为9.7公斤;二氧化碳增加至0.936公斤。
折算成空气百分比,大约是室内氧气含量下降至18.76%。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25倍,至1.25%。也就是12500PPM。
而且二氧化碳的分子量44,要大于氧气的分子量32,所以二氧化碳要比氧气要重得多,如果没有什么扰动,二氧化碳更容易淤积在卧室的中下部位,室内空调的扰动,会使室内空气趋于均匀。当然,这是一个在室内空气完全不流通的情况下的一个估算。实际情况下,门窗不可能完全封闭,所以真实的二氧化碳含量其实到不了那么高。但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封闭门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淤积其实是很厉害的。
一旦室内人员过多、通风不良,除了有助于细菌的滋生及空气中负离子的减少,人还往往会感到疲倦与烦躁。
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1、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0.07%(相当于700PPM)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
2、在0.1%-0.15%时属于临界空气,室内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到不适;
3、达到0.15%-0.2%(相当于1500-2000PPM)时属于轻度污染;
4、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0.4%的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
5、当达到0.8%(相当于8000PPM)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由于门窗存在缝隙的原因不会真的达到10000PPM以上,但二氧化碳淤积和氧气的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晚上门窗紧闭,氧气消耗但未能及时得到补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也很厉害。
一般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0~21%;
当氧气含量降低至12~19%时就会有明显症状产生,比如疲劳,动作失去协调等等,这时的感觉就好像一晚上没睡一样。
较低的含氧量也是会影响睡眠质量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长期在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过高、氧气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容易对身体造成隐性伤害。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一个人)关闭门窗(还不算纯密闭空间)做了个测试,用空气检测仪检测了一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两个小时之内从519PPM飙升到1404PPM,也就是说,二个小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从0.05%上升到了0.14%,翻了近2倍!如果按这个速度估算,三个人9个小时在完全密闭空间理论上完全有可能超过10000PPM的。
大家从这个曲线可以看出在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的淤积速度究竟有多快!
这就提醒我们,晚上开空调的时候,不宜门窗紧闭,尤其是卧室门,还是应该留一定缝隙的。
因为,关闭门窗吹空调的危害是双重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同时氧气含量降低。
如果您想要解决室内关闭门窗开空调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高及氧气不足的问题,建议您考虑安装新风系统(可不是室内循环的空气净化器)。
美埃新风系统
自由呼吸,源自美埃!
标签: 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