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

字母娱乐 815 0

近日,一位网友发长文控诉衡水桃城中学存在违规组织考试、公开考试排名、老师体罚、语罚学生等问题,并表示自己由于抑郁处于休学状态。随后,桃城中学发布声明称该控诉属于无中生有、恶意炒作。并表示,有体罚、语罚学生等违纪行为可拨打相关电话正面沟通。对于在网络上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和伤害的个人和相关行为,学校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据说抖音、微博平台删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为此发声。我们不对控诉长文内容的真实性做评价,但这一事件本身激起的千层浪,足以说明人们对于“衡中模式”的不满、对抑郁症学生的重视、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担忧。

01

一群十五六岁少年的控诉

对于“衡中模式”,先看一群原本处于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孩子的控诉。

“我对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了,我希望大家还有希望”——抑郁休学状态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1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2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3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4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5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6张图片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7张图片

“我考不上大学,我活不到大学”——确诊抑郁653天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8张图片

“我仿佛在学校就已经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抑郁症、焦虑症患者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9张图片

“现在在学校睡觉,要靠吃安眠药”——长期失眠状态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10张图片

这些控诉触目惊心、字字泣血。更让人心痛的是,这不是罕见的个例,而是一些学校披着“素质教育”外壳之下的普遍现象。一位微博博主,在发表相关帖子后备受关注,收到成百上千条类似的留言。每一条留言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拼命地挣扎着。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11张图片

对此,衡水桃城中学作出声明。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12张图片

02

“衡中模式”看得到名校的光,却看不到孩子眼里的光

“衡中模式”不一定伤害了所有的学生,但一定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人民日报曾点评“衡中模式”称,“关于超级中学的风光,从来都是毁誉参半。对殷殷家长而言,超级中学是挤进一流高校的VIP通道;于地方政府来说,超级中学是官员政绩的得意之笔。

超级中学之所以引起非议,是因其根植于应试教育的土壤,它的名噪一时源于高分考生的保有量,它的最大标签系于名校生源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在多元取材、个性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通识的今天,超级中学多少显得有点老旧而不合时宜,然而这就是中国教育无可奈何却又真实存在的现状,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到中国教育的发展纹理和改革滞点。”

衡水中学素有“高考加工厂”之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所以家长挤破头脑想让孩子进入衡水中学、各地学校“群起而效之”。似乎让孩子考入一所顶级大学就是最好的结局,却忘了上一所好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人生。

眼里没光的人,还会期待未来吗?

一位考入北大的衡中状元曾自述,逃出了衡中,逃不出“衡中模式”思维。“我赢了别人就会输,别人赢了我就会输,分数尤其如此。你考了600分,600分本身没意义。其他人都没考到600分,你考到600分才有意义。”他认为这是在池塘里争夺养分,他渴望逃离这里,进入大海,进入另一种‘社会’——“自己赚100万,别人赚1000万,但自己的100万花起来依然是开心的。”但“衡中模式”思维,早已根植于他的世界,他渴望大海,却只能遥望大海。

更有甚者,在残酷的学习环境、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挺不到高考结束,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也有人说“衡中模式”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但它正常不代表它合理,这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衡水中学回应在美上市等传闻(衡水中学学生抑郁率)-第13张图片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高考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一到四成,抑郁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更有研究指出,当前的青少年正在遭遇一场“四无”心理风暴,对学习、生活和社交无动力、无兴趣,对生命产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最终导致心灵的荒芜。

一些人可能不理解:年纪轻轻、正忙着读书的学生怎么就抑郁了?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人对高压和快节奏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有的人适合,而有的人未必擅长或喜欢。

除此之外,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所学校“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这些学校表面上强调素质教育,实际上把分数看得比性命和人格更重要。靠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让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不顾尊严的辱骂和暴力控制学生思想。

办好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黑暗之中的千万学子何去何从?

03

教育首先要培养一个健康的人

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专注于应试教育的结果。但即便“衡中模式”被口诛笔伐,许多家长还是把孩子送入衡中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

从这一点看,“衡中模式”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端的所有“黑锅”,但这个模式里面的瑕疵就是瑕疵,错误就是错误。

“违规组织考试、公开考试排名、做两套课表隐瞒教育部门”是错误,未按教育部门要求执行,不符合学生健康发展规律。做表面工作,让学校的一切看上去合理合法的行为,也是很多学校的通病。倘若所有学校都不按要求执行,这些为学生发展而制定的规则还有什么意义?

“食堂卫生极差、学生站着吃饭没有座位”是错误。“衡中模式”下的学校,过半学生都有胃病。“三天只吃了三顿饭,因为没有时间”这种事情成为常态。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即便挨着饿、忍着胃疼,也不敢放下手中的笔。体力不支,要一个好的分数有什么意义?

“人格侮辱、严厉体罚”是错误。学生被要求在大庭广众之下打自己耳光,教室角落扫把的作用是为了打学生。学生要么没有尊严的逆来顺受,要么长期的隐忍最终把自己逼疯。这些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三角函数,对人生失去了向往,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衡中模式”泛滥下,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没有人关注?多数学生产生抑郁逆反的心理能不能进行疏导?学生产生自杀自残的行为想没想过为什么?教书育人是学校本职工作,但唯分论导向下的一系列做法,是否已经偏离了这个宗旨?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心是自信与自尊。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培养孩子,道理亦然。

04

结语

“衡中模式”可能会让一个孩子考上重点,可这是在短短几年时间穷尽孩子所有潜能获得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反对的“焚林而猎,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偷取多兽,后必无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当学校不再给予,而是赤裸裸地对孩子们进行剥夺:剥夺孩子的青春年华,没收孩子的生龙活虎,把变相的强制与专制打造成“神圣”。这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为功名利禄奋斗。

教育就是要静下心来,以人为本,从教书育人做起,从启智育智做起。

标签: 心理健康 学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