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对于包子这种食品都是大家日常早餐里必不可少的东西,可是我们常吃包子,那你知道包子是怎么来的吗?
一、历史说: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 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所以水浒传之中的来几个“肉馒头”指的就是包子!
二、包子和馒头不得不说的故事
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羊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馒头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在江南地区,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此类面食都通通叫做馒头,而无馅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馒头是中国北方的主食
所以说。包子是馒头他爸爸
父亲
儿子
包子的趣闻之狗不理的来源:
关于包子的笑话:
包子和面条大打出手,但是包子因为太肉脚,
被面条打的落花流水,
于是在离去时,对面条撂下一句:‘好胆别走,我去叫伙伴来教训你’
包子就去约了煎包、馒头、面包等,准备去找面条理论理论,
就在路上遇到了泡面,
包子等人于是围住了泡面一阵毒打,
泡面被青红皂白打了一顿后,
问包子为何打他?
包子回答:面条,别以为烫了头发,我就不认得你!
三、包子的种类
贾三灌汤包子
叉烧包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 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传统的小吃多大以“顶盘挑架”“沿街呼号”形式买卖,进一步发展也就出现了“明锅亮灶”“前店后家”的店铺和街市格局,而贾三灌汤包子是以“集团化”的营销思路进入市场的。贾三名下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营销策划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
可以说,贾三以“灌汤包子”响名享誉,同时,赋予“灌汤包子”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贾三本着中国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传统理论,用小小汤包做出了无限大的事业。贾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够得上货真价实,也够得上独道独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特色的同时,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香美,鲜咸适中。
开封灌汤包子
狗不理包子
灌汤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汤。灌汤包以前是北宋皇家食品.开封灌汤包不仅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开封小笼包子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小笼包子最初是由黄继善主持经营的。他博采各家之长、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独具风味,很受食客赞誉。小笼包子原为大笼蒸制,后经黄继善师傅的改革,成了小笼包子。并对包子的面和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如原来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发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后改为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工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
融智坊大包子
上海“融智坊鲁菜”的大包子是上海地区的特色北方名吃之一,其显著特点是“个大馅多、皮薄劲道”。包子的面皮发的既松软又不失劲道,馅料取材广泛,根据个人喜好,各类蔬菜、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都可以用来做馅。
融智坊大包子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样,个个"丰姿夺人"。融智坊大包子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俗,制作快捷方便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
“上海融智坊”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北中路195号北蔡休闲广场206室。
其他种类包子
1、烤包子:新疆维族的一种特色包子,类似肉夹馍。少数民族少见有自己特色的包子,新疆烤包子便是
其
香喷喷的烤包子
中比较出色的一种。
2、叉烧包:流行于广东与香港的一种在馅里放入叉烧酱的包子,味甜而独特。香港有一部以叉烧包命名的著名电影,由于电影的巨大影响,使得叉烧包之名远播北方。
3、蚝油叉烧包:广东一种加入蚝油的叉烧包,味道突现蚝油之味。
4、奶黄包:广东特有的一种甜味包子,以蛋黄做馅,是广东甜包子里最负盛名的一种。
5、小笼包:用小笼屉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笼包,南方味道偏甜,北方味道偏咸。上海南翔小笼包与四川小笼包比较有名气。
6、韩包子:成都一种比较有名的包子,由韩映斗创于1914年。特点皮薄松泡、馅
蚝油叉烧包
心饱满、入口化渣。
7、九园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8、龙眼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9、羊肉包子:用羊肉与白菜做馅的包子,口味鲜香独特,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
10、东河包子:福建地方特色包子。
11、灌汤包:开封特产的一种包子,因馅里有汤水儿而得名,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包子。
12、盐菜水晶包: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3、一品包子:河南开封地方特色包子。
14、老徽坊包子(微信):安徽地方特色包子,江南名小吃。
15、德园包子: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6、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种素馅包子。
17、二奶包:因包二奶一词流行而得名,是商家为盈利而新创出来的一种包子名,包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8、发面包子:泛指发面做的包子,大多数的包子都属于这一种类型。
小笼包
19、白面包子:用白面做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用白面做的。
20、苞米面包子:用苞米面做的包子,素馅为主,非常好吃。
21、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馅的包子,大多数包子都是肉馅的,只是肉的种类不同而已。
22、猪肉包子:猪肉馅的包子,很多包子都是猪肉的。
23、素包子:泛指素馅的包子。
24、糖包子:用糖做馅的包子。
25、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包子的一种变型。
26、火烧包:做成火烧外型的包子,肉馅居多。
27、豆包:用小豆做馅的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28、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馅包子,个头比较小。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29、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馅包的包子。
豆沙包
30、欢喜团:用包米面团的菜团子,素馅,很好吃。
31、水煎包:相传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江苏丰县[2]
,山东、东北等地亦有。
32、烧卖:捏口处放大量淀粉而使形成一种开口状的蒸包,是包子的一种变型。
33、蒸饺子:蒸饺子是包子的一种发展形式,其本质就是包子。
34、草包包子:济南名吃,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创始人张文汉先生憨厚淳朴的绰号“草包”而得名。
35、馒头:南方人把包子说成馒头,通常称带馅包子。
36、大饺子:一种做成饺子形状的大个发面包子,只流行于东北。
-
海外包子种类
包子在中国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也广为流传,并且发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包子。
在菲律宾有烧包(Siopao),外形如馒头,内馅以猪肉、鸡肉、羊肉、虾仁、鸭仔蛋等。
在日本,包子叫作中华まん,まん(man)源于“馒头”的“馒”,最常见的是猪肉馅。
在蒙古,包子称作Бууз(buuz),多用羊肉丝做馅,有时也用犛牛肉。
在越南,包子叫做饼包(bánh bao),内馅用猪肉、洋葱、蘑菇、鸡蛋、蔬菜等制作。
所以啊,不要小瞧咱们的包子,其实它们的种类也很多呢!
所以你知道包子的来源了吗?各位亲爱的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