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中国海军的3艘新型舰艇在三亚集中举行了服役仪式。
新入列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号,055型驱逐舰“大连”号与战略核潜艇“长征18”号均代表了各自舰/艇型的国内最高水平。而在这其中,块头最大的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号更是吸引了国内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有着“小平顶”之称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大型平甲板两栖攻击舰,它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海军在两栖投送能力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在中国海军的成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人类战争史上,两栖作战一直是难度最大、失败风险最高的战役模式之一。两栖作战的复杂性与专业性要求参战部队必须配备专业的作战装备,运用针对性的战略战术,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艰巨任务。
出于国情与地缘政治的需要,两栖投送能力一直是近年来中国海军重点建设的领域之一。
事实上,在中国海军所有作战舰只中,两栖舰艇的比重始终高居前列,截止目前共有10型169艘,排水量总计469290吨。
在075型两栖攻击舰服役之前,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两栖舰艇是已服役多艘的071型大型船坞登陆规。
不过,由于该舰的航空作业能力十分有限,中国海军只能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一款更加侧重垂直登陆的两栖作战舰只。
采用纵舷全直通甲板型设计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拥有比071型船坞登陆舰更大的主尺度(干舷明显更高),因此在直升机搭载能力与起降条件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考虑到二者水线以下,以及艉门、船坞等部分较为相似,不排除075型两栖攻击舰的设计是以071型船坞登陆舰为蓝本的。
075型两栖攻击舰在外观上具有较强的识别度。
其中分离式舰岛的设计有一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双舰岛的影子,而像板砖一样的舰艏则可能是为了增加内部舱室的容积。相对于该舰巨大的船体来说,该舰的舰岛看上去非常紧凑,明显是经过了隐身优化处理。
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全长约为230米,宽约35米,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采用4台中速柴油机推进系统,航速约为22节,最大续航力为8000海里(18节)。
这个尺寸在全球同类舰只中算是比较大的,只比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小一些。
075型两栖攻击舰是按照解放军两栖作战需求,围绕“均衡装载,立体登陆”的核心理念进行设计的。
该舰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两栖作战中,将主要承担陆战旅空中突击营海上移动前进基地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伊始就十分重视航空作业能力。
据了解,共有6个固定停机点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最多可搭载30架各型直升机。
其中有可能上舰的直升机包括直-8系列直升机(直-8J运输直升机、直-8JH救护直升机、直-8L通用直升机)、直-9系列直升机(直-9D多用途/反舰直升机,直-9S多用途/搜救直升机)、直-18多用途直升机、直-20通用直升机,必要时也可搭载武直-10武装直升机和AR-500B无人直升机等。
去年,曾有消息传出中国可能会引进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卡-52K“白斑角鲨”重型武装直升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该直升机将会大概率优先配属在075型两栖攻击舰上。
卡-52K是在卡-52基础上专门开发的舰载型号。
该直升机针对性地采用了可折叠的旋翼桨叶和短翼,并升级了防护系统,换装了更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和机载武器,加装了远程对海雷达,能够挂载包括Kh-38MLE导弹和Kh-35VE反舰导弹在内的多种空对舰武器。
可以说,卡-52K是一款相当不错的海军专用武装直升机,在装甲防护和武器挂载方面要强于解放军目前装备的所有武装直升机。不过该机能否顺利引进现在还不得而知,可能还要假以时日才能见分晓。
不过,即便最终没能引进卡-52K,国产的武直-10也应该能够承担起类似的角色。近些年来,武直-10在登陆舰上进行起降,以及在台海上空巡航的新闻变得越来越频繁。
由此可见,经过多次改良与升级的武直-10已经基本具备了在075型两栖攻击舰上操作的可能。
当然,想让武直-10在075型两栖攻击舰上长期部署,可能还要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将旋翼改为可折叠式,增加系留装置,采取防海水腐蚀的措施等。
除了强悍的航空作业能力外,075型两栖攻击舰还可以携带1000人规模的登陆作战人员及其全套的轻重武器,以及30辆左右的主战坦克或其它装甲车辆。汽车甲板之下巨大的坞舱内可容纳2-3艘726A型高速气垫登陆艇。
满载排水量约160吨的726A型高速气垫登陆艇具有高达50节的航速。该艇原本是为配合071型船坞登陆舰而研制的,一次性可运送一辆96式或99式主战坦克,或2辆ZBD-05两栖步兵战车,也可以搭载80名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员。
在自卫武器装备方面,075型两栖攻击舰分别装备了2座“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和2座1130近防炮。
“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采用了被动射频加红外成像复合寻的制导技术,对高速目标的拦截成功率高达97%。
而该舰的最后一道硬杀伤防线1130近防炮最高射速可达10000发/分钟,能同时锁定48个目标,在性能上远超“密集阵”、“守门员”、“卡什坦”等同类武器。
此外,虽然075型两栖攻击舰目前并没有配备像“增程海麻雀中程防空导弹”ESSM那样的中程防空导弹,但该舰的雷达有可能具备A射B导的功能,能够为护航舰只发射的“红旗-16”防空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和照射。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服役给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我军装备的072型、073型等登陆舰属于传统的坦克登陆舰,在作战时需要先抢滩登陆,才能将坦克、装甲车与人员送上滩头。
这就意味着整个登陆部队必须长时间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不得不承受巨大的伤亡。而075两栖攻击舰列装之后,中国海军可以将超地平线泛水冲击的距离增加到80千米,大大提升了己方的安全性。
上世纪80年代,美军根据其所拥有的先进装备提出了一种新型两栖作战模式,即所谓的“超地平线登陆作战”。
一般而言,人的目视距离最远可达40千米,而“超地平线登陆作战”就是要在敌方视野范围外展开军事行动。
“超地平线登陆作战”往往会与垂直登陆相结合,构成立体登陆作战的新模式。
其基本作战过程为,在敌方岸防火力之外进行人员车辆的编组与投送,并对防守方的滩头与后方纵深展开远程火力打击,同时利用机降突击迅速夺取敌后方机场、桥梁、指挥中心、防空导弹阵地等高价值目标。
就075型两栖攻击舰而言,该舰将有望与071型船坞登陆舰一起,组织起多个合成营级的建制,并充分发挥合成营编组齐全,综合作战能力强的特点,在对手侦察和火力范围之外,同时实施远距离垂直登陆和水平登陆。
如果按照40千米的距离来计算,那么直-8系列中型运输直升机只需20分钟左右即可抵达滩头,即使是速度稍慢的726型高速气垫船也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这种立体化登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登陆作战中抢夺滩头--稳固阵地--逐步推进的作战方式,可有效避免立足未稳的登陆部队与固守滩头的防守一方正面硬碰。
从目前台军“汉光”军演中可以看出,其反登陆作战的思路基本上停留在二战与冷战早期,即在岸滩布置一部分装甲部队与远程火炮进行海上拦截与岸滩抗击,同时在远离岸滩的地方集结一定数量的装甲部队以备岸滩失守后进行反冲击。
当075型两栖攻击舰投入使用后,解放军特种作战分队完全可以搭乘直升机迅速越过台军岸滩守备部队,抢占岸滩防线后的交通要道、指挥所、机场、仓库、桥梁等要点。
从而将布置在一线的台军地面部队彻底孤立,并争取在最快时间内迅速瓦解台军战斗力,令其放弃抵抗。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造船业,以及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该舰与直-8L、直-20等新型旋翼平台的陆续列装,意味着解放军已经初步具备了脱离本土海岸线,直接执行立体化登陆的作战能力。
而在和平时期,该舰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护航、威慑、撤侨、救援等任务。随着075型两栖攻击舰后续舰的相继建成与服役,相信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会在今后的几年内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