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哪朝人(陶渊明是谁?)

字母娱乐 233 0

陶渊明是哪朝人(陶渊明是谁?)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农民的官不是好诗人”。话说在东晋末年,有个种地的老头,他平时很喜欢喝酒。但是他的家里穷啊,那没有酒咋办嘛?只能去做官喽。但是他这官啊,做得实在是不舒坦,尤其是那个上司,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没办法,只能辞职回家种地了。于是操起锄头当起了农民,没事儿的时候写两首小诗助助兴。这一写不要紧,直接被后世评为“六朝第一流人物”。他就是又能做官、又会写诗,但不是很会种地的陶渊明。关注我,这期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可爱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要说陶渊明啊,他肯定是当时妥妥的“社畜”。二十岁时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放在现在来说也算是人生巅峰了,毕竟有些人现在都还没对象。可是有孩子就意味着压力大啊,之前孤家寡人,两袖清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有了崽,那不得搞钱养家糊口啊。他的亲戚也知道他家境不好,所以就跟他讲让他去当长吏。因为长吏虽然比官员的地位低了一点,但多少也算个头头,而且收入也高。他一想,这个不错。于是就请他的朋友们帮他找找关系,看能不能混个长吏当当。可是奈何没有人有门路啊。于是又在家闲了几年,外面战火纷纷,他在家里没有工作也是闲得很。而且呀,他还喜欢喝酒。在当时要想喝酒的话 只能用自己种的粮食来酿酒,没有粮食那就是饭也吃不成,酒也喝不了,可把他给急得不行。

好在家里有个叔叔,这个叔叔多少有点人脉。看他家实在是太穷了,就给他推荐了彭泽县小县令的职位。这个地方离家很近,一个月只有五斗米。虽然工资没有很高,但是养家糊口之余多少还能留些粮食酿酒。这工作对陶渊明来说,简直太可以了。于是没过两天就走马上任。陶渊明刚开始对于这个工作还是挺满意的,但是后来有一个督邮来视察。这个领导真的不太行,不仅品味很低,还非常没礼貌。一到彭泽就摆起个臭架子,让陶渊明等人赶紧来见他。

如果是别人,说不定会给他几分面子。但是不好意思,他遇到的是陶渊明。人家直接两手一挥说“老子不干啦!”

《觉醒年代》鲁迅“不干了”


开玩笑开玩笑,他肯定不会这么粗鄙。他的原话是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就找个借口就辞职了。

陶渊明是哪朝人(陶渊明是谁?)-第1张图片

一时“裸辞”一时爽,一直“裸辞”一直爽。陶渊明辞职之后果断地拿起锄头,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想着“我有地有人,凭着这双手还能饿死人不成?”emmmm,如果种地种不好的话


堂堂诗人不会种地?

说实话,陶渊明种地,实在不太行。我们可以看一下戴建业老师是怎么评价他的,他说“陶渊明是个幽默的诗人,你要不认真读他的诗你都不知道他幽默在哪个地方。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了句’草盛豆苗稀’,种得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 我绝不写诗,你以为他肯定懒对吧。他不,他马上来了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说天还不亮他就起来了,月亮出来了他才回去,还是那个鬼 草盛豆苗稀。”哈哈哈,不知道陶渊明如果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如果再多了解陶渊明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真的很可爱。他热爱家人,热爱土地,热爱自然,甚至是热爱他不认识的人。

他躲在穷乡僻壤里,在这里没有滚滚红尘,没有高门大户,也没有车马奔驰。在这里有的只是他一方干净的虚室 可以供他思考,有他 淳朴的农民邻居 可以相互寒暄,有他 三两好友 可以饮酒作伴,有那乡间田野风光,令他无比心安。


农忙的时候,他每天就扛着锄头,家里、地里两头跑。遇到不懂的农务问题就去请教他的邻居,这样每天一来二去的,跟他们也熟络起来。每天见面也不聊别的,就聊聊田里的事儿。渐渐地他的庄稼长得越来越好,他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但是他还要担心如果哪天 天公不作美,突然搞一场自然灾害,那他的庄稼就白种了。

农闲的时候,就非常想念他的朋友们。于是披上衣服就去找他们玩。有时还会邀请他们一起去登高写诗。有一次他的朋友迟迟没在约定地点,他就跑到人家家门前问到“你干嘛呢?咋还没好呀?赶紧出来玩呀。”因为春酒刚熟,他的朋友正在把酒渣去掉,把酒漉出来,于是回答道“稍等稍等,我家里的酒刚刚熟了,我要把它们滤出来。”陶渊明一听也不管什么礼节不礼节了,推开柴门边走边说:“有酒呀,那我也来饮一杯。”

陶渊明是哪朝人(陶渊明是谁?)-第2张图片


在陶渊明的眼中人的出生是无法掌握的。大家就像蒲公英一样,被命运的风吹来吹去,吹到哪就在哪落地生根。那既然有缘可以在一起生活,那么大家就都是兄弟。况且人生在世就这么多年,时光逝去之后就不会再来。人生的欢乐也没有那么多,如果有高兴的事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庆祝这种难得的缘分。不得不说陶渊明是个有大智慧、有大爱的人。虽然远离官场,落入滚滚红尘之中,但是他依然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给予他的温暖。所以他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人。

“神隐”第一人

那如果到这里你简简单单地认为 他是一个不爱做官 爱种地的诗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隐者”。他可是追求“神隐”的人,也是所有“隐士”中通透的人。你以为他隐了,但实际他没隐。你以为他没隐,不好意思他真的隐了。哈哈哈,这不是在说绕口令。我们现在说的是陶渊明的格局。

在魏晋时期曾经掀起过一场“隐世流”,但是这群隐士都只是“形隐”。因为他们有的人躲起来是为了避祸,所以选择搬到山中。其中有些人甚至放浪形骸,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而有的人则是想借“出世”而“入仕”。他们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当别人都在争破头为了功名利禄的时候,这些字母娱乐网网人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搬去山里,然后打起了“隐士”的名号。他们还不是默默无闻地“隐”,而是大张旗鼓地吸引在位者的目光。最后果不其然被招募为官。所以他们的“隐”只字母娱乐网网是形式上的隐,其内心并没有达到超凡脱俗的高度。这就是小隐隐于野的“形隐”。

而陶渊明的境界就不同了,他是真的不爱做官,但是处于生活所迫,他不做官就没办法养家糊口。经过在官场上五次的出世和入世,最后下定决心再也不进官场,所以他说“虽然饥寒的确是一件急切的事情,但是要是让我违背本意去做官 那对我来说真的是太痛苦。所以我决定要隐居。但是要待到这一季的粮食下来,等我拿到手里,立马穿衣服走人!”但是后面他的妹妹去世,再加上“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件事,没等到这一季的粮食熟透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一辈子。永远的跟官场say goodbye。


回到田园后他是真的爱生活,不是靠“隐居”来博眼球。举个例子来说:陶渊明字母娱乐网网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刘遗民,一个叫周续之。他们三个当时被人们称为“浔阳三隐”。其中这个刘遗民曾经写诗邀请陶渊明到庐山上跟他们一起归隐。他们可以一起结草芦,过那种闲散的世外生活。但是陶渊明却回绝了,他写了一首《和刘柴桑》来答复他,诗中是这样说的:“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大意呢就是说“你招我到山上去,我是非常喜欢的,也是很想去的。但是我为什么一直踌躇 没有答复你呢?因为我还有一家人要养活,我不忍心离开他们去离群归隐。”所以陶渊明的“隐居”虽然脱离了仕途,但是并没有脱离世俗。他认为隐居不在于所处的地方,而是“心远地自偏”。借用他的后世知己苏轼对他的评价来说那就是:“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这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神隐”。

他是晋宋之交的一位大诗人,他从耕作中发现了一片净土。他可以为了生计走向仕途,但他更是为了心中的桃花源回归自然。他热爱生活,真实可爱。他就是——陶渊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