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是指哪十八路?)

字母娱乐 175 0

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是指哪十八路?)

中平六年,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私召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领兵“勤王”,进京诛杀“十常侍”。后董卓自封司空,废少帝而立献帝,暴虐无道,扰乱朝纲,由此天下大乱。

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是指哪十八路?)-第1张图片

献帝初平元年,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共讨董卓。檄文发出之后,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祁乡侯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济北国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共十三路兵马响应,以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是为“十八路诸侯”。

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是指哪十八路?)-第2张图片

待董卓覆灭,群雄逐鹿,鹿无主,十三路诸侯中最终却是曹、孙、刘三分天下,豪杰皆没。要说这十三路诸侯共举义兵之字母娱乐网网时,实力最强的理应是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后天下三席,可三人竟不占一席。而十三路诸侯中,实力最弱的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平原县令刘备却最终共有天下。何哉?

袁绍:字本初,出身势倾天下的“汝南袁氏”,家族有“四世三公”之名,门生故旧遍及四海。诸侯共讨董卓之时,袁绍为盟主,可谓当世诸侯最强。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随后引佩刀横揖而出。袁绍之强,可见跋扈如董卓亦忌惮三分,不敢轻易加害。如此实力,三国开篇时的袁绍,分明是领衔主演的光环。袁绍山东起兵之时,豪杰大多依附,联军兵峰凌厉,人心所向,占有天下大义,真是一手好牌。可手握权柄之后,袁绍却忘记了公义,先是想“废献帝而立刘虞”,一计不成,又设计夺了韩馥的冀州,再与公孙瓒开战抢占幽州,妥妥的董卓第二。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不顺,何地可依?”曹操反问:“足下以为如何?”袁绍答道:“吾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后南征天下,大事可期”。兴平二年十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叛军李傕率军穷追不舍。这时,沮授再次提醒袁绍迎汉献帝。他说:“将军生于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目今皇上流离失所,宗庙尽毁。而州郡牧守以兴义兵之名,行兼并之实,无一人保卫天子,抚宁百姓。现将军已粗定州城,应早迎大驾”。而袁绍则认为:“服从命令就失去权力,不服从就有抗拒诏命的罪名,这不是好办法”。由此可见,袁绍虽为义军盟主,行义兵之名,最终干的事却全是私利,没几件是带“义”的。

韩馥也是以主演的身份出场的,在联军讨董时,挂总后勤、总预备队的腰牌,实力在联军中不可小觑,为列前三。领有天下第四个“州牧”的韩馥握有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兵精粮足,带甲百万。袁绍初到渤海任太守之时,韩馥正是袁绍的顶头上司,袁绍能多活几集早前也是因为韩馥看袁绍还算顺眼,又受过袁家的提携。山东群雄起兵之时,韩馥手上那是一手好牌。后来袁绍能击败拥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纵横河北正是因为用计夺了韩馥的冀州,再后来曹操能统一北方也正是得益于从袁绍手中夺取了益州。相对于袁绍,韩馥以“公义”之名行“私义”之事更甚,早前联军未成之时,接到瑁假作的三公书信,韩馥召集幕僚拟定政策,开口便是:“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待诸侯联盟事成,韩馥自荐为联军的总后勤,又对袁绍仍然心怀疑虑,经常减扣军粮,想使军心动摇。袁绍想“废献帝而立刘虞”之时,韩馥是积极参与支持,以期“拥立之功”;再到联军屯于酸枣,韩馥怕联军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减少对河内、酸枣联军的粮食输送,军粮耗尽后,联军只能各自回到守地。由此,联军也名存实亡。纵观整个讨董之战,韩馥就没想过,也没干一件天下大义的事,什么国家、什么君上、什么百姓,都不如自己的身家。想的,全是自己的富贵。

袁术也是出身势倾天下的“汝南袁氏”,且是嫡子,比庶出的袁绍还有政治优势,诸侯讨董时,袁术已位居“后将军”之职,职位位居十三路诸侯之最。“江东猛虎”孙坚此时不过是其帐下骁将,仰其鼻息。袁术信任孙坚时,给兵给粮,孙坚方能有所成就,袁术不信任孙坚时,断兵断粮,孙坚便寸步难行,妥妥的领衔主演人设。联军讨董时,袁术派孙坚屡次击败董卓;袁绍、韩馥私议“废献帝而字母娱乐网网立刘虞”之时,袁术托辞公义都坚决反对,完全是一副忠君爱国、爱民如子的模样;可听说部将孙坚意外夺得了“传国玉玺”,袁术顿时判若两人,撕掉了伪装。袁术先派孙坚攻打荆州刘表,使孙坚身亡,再千方百计的找孙坚遗孀勒索“传国玉玺”。事成之后,建安二年,袁术急不可耐的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首开汉末三国僭称帝王的先河,也为汉末政治开了一个坏头。古往开来,僭称者众,本是损招,并非死路,若时机得当,德才兼备者得百姓拥戴也可成大事。反观袁术治下的江淮,广置公卿朝臣,生活上袁术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最终袁术也众叛亲离,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再观曹操、孙坚、刘备,“十八路诸侯”伐董时,曹操实力排在末位,官职最低,兵力最少,根据地都没有。孙坚实力虽然强过曹操,但完全依靠袁术,后世著史,甚至有书不列孙坚为一路诸侯,只列为袁术账下一杂号将军,孙坚所为,号令也多为袁术所出。刘备更惨,此时不过一县令耳,还是代理的,连争议的一路诸侯都算不上,无兵无粮无根据地,空有一“皇叔”名号。诸侯尊之,称一声“刘皇叔”,诸侯不遵之,直接一声“织席贩履之辈”。“十八路诸侯”中,论实力,三人本是拿着一副烂牌,可最终就是翻盘了,个中是何缘故?

曹操,字孟德,董卓乱政时,曹操任“典军校尉”,两人本无利害关系。董卓暴虐京师,权贵要么逃亡,要么依附,要么静观其变。唯有曹操,单枪匹马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是勇气为世人所称道。“十八路诸侯”集结于酸枣,诸侯畏惧董卓实大,皆作壁上观。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在荥阳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字母娱乐网网伤。曹操两次失败,开局就不利,奈何能奠定三国最大的基业?

孙坚也是以配角身份出场的,终其一生,官职仅为破虏将军,一杂号将军耳。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孙坚实力倒数,却是表现最为亮眼。先是在鲁阳吓退董卓军,又在阳城斩杀董卓大将华雄,击溃董军,最后更是一鼓作气拿下洛阳。早在中平四年,宜春县令陆康为叛军所攻,派人向孙坚求救。众人就劝孙坚不要越界征讨,以免有人拿律法说事,落人口实。孙坚回答:“太守我没有什么文德,只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倘若以此获罪,我无愧于天下。”!讨伐董卓之时,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孙坚拿下洛阳后,见洛阳空虚,百姓十不存一,无限惆怅,潸然泪下,他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孙坚早逝,但是江东群雄依然愿意跟随其子开创基业,难道仅仅是因为孙坚勇猛吗?

刘备则和曹操、孙权不一样,早前没有亮眼的事迹于天下人面前,但天下人皆称刘备仁义。“十八路诸侯”会商大事,刘备只为一浮萍,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此时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代立,遣使者投降曹操,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军突然到来,到了宛城才知道状况,随即率军离开。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竟不忍相夺。刘备于城外喊刘琮,刘琮因为害怕不敢出来,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士人投靠刘备,到当阳时,竟有十余万众,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备另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让他和自己于江陵会合。有人劝说刘备:“现在应该迅速保住江陵,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有士兵太少,若曹操来了,我们怎么阻挡?“但刘备说:“想要成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亦不忍而拒绝。汉末三国,各诸侯尔虞我诈,为成大事无所不用其极,都以杀伐决断为帝王要素,刘备性格迥异,杀伐不忍心决断不果敢,为何也能三分天下?

天下大事,风云变幻,攻守顷刻间便可异势。乱世天下,仿佛都是拳头说话。一场讨董之战,看尽天下诸侯人品,“十八路诸侯”本是袁绍、韩馥、袁术最强,占有先机,诸侯伐董三人处处算计,步步斟酌,所作所为均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在其位,不谋其事,看似每步都在盈利,实际却失了天下人心,终究一败涂地。而曹操、孙坚、刘备之所以能从“十八路诸侯”实力最弱的三方崛起,后发至人,也皆是因为三人成事之初,目的更为纯粹。曹操倾家荡产募兵讨伐董卓,在联军作壁上观时明知独自攻打董卓必败,依然逆向而行,表明态度。孙坚在董卓伸出橄榄枝时若为私利,早登富贵。刘备在长坂坡时,若考虑身家性命,自然无惊无险。可最终,三人当时都选择了一条不为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却都好似“意外”的成就了一番基业。正当是:“不忘初衷,方得始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