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府家宴(创梅府家宴!爱吃宫保鸡丁、鸳鸯鸡粥、小笼包!)
看戏,看的是旁人的悲欢离合,品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戏曲大师梅兰芳不仅是品戏,更要全身心地演绎出那戏里的人间百态、人生百味。
梅兰芳一生爱业敬业,对艺术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力求精益求精。他不但在京剧上造诣精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还擅长于昆剧,在角色出演上不但工于青衣,也精于花旦、闺门旦、刀马旦和反串小生。
他的艺术人生恰如演的剧目《天女散花》一般,真是多彩多姿,纷繁绚丽。而这样的多姿多彩似乎也已潜移默化地进了梅兰芳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吃方面,梅兰芳可算得上是南菜北菜通吃。他的生长之地是北京城,这也恰巧给他提供了南北通吃的优越条件。
北京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菜系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花样繁多。北京的各种特色小吃多不胜数,这些地道的北京美食乃至小吃都是梅兰芳“好的那一口”,如爆三样、豆汁儿、小米粥、熬白菜、麻豆腐、干炸丸子、垆肉丸子等。
北京除了这些本地美食外,还聚集着各地不同风味的菜馆。所以在京城,只要稍留意,总能寻到合味的饭菜。
西长安街的峨眉酒家便是梅兰芳爱去的菜馆之一,它是来北京最早的一家川菜馆。当时的门面不大,里面的陈设也略显寒酸。西长安街比邻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常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每次散场后定会光顾这家小店。
峨眉酒家的宫保鸡丁松散爽脆、质嫩不绵,只见红油不见汁,入口先微甜,后微酸,其中又略带椒麻辣香之味,让人回味无穷。梅兰芳不但每次必点这道宫保鸡丁,临走还要装盒带走一份,可见这家的宫保鸡丁多有诱惑力。
宫保鸡丁历史悠久,如今这道菜被北京收录进宫廷菜当中,并逐渐流传至海外。宫保鸡丁以鸡肉为主料,菜成色红亮,鸡丁肉细嫩。做这道菜时,一定要用细功。
先选鸡脯肉切小丁,加料酒、油和胡椒腌制十分钟,然后加水淀粉拌匀。这时可以开始调制配料,碗中下糖、醋、姜和酱油等均匀搅拌好,再冷锅炒花生米。
热锅起油,先放菜椒干煸,再放入鸡丁,炒至变色加入水淀粉,再倒入调制好的配料,最后放入花生米,用水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这款宫保鸡丁甜中有辣,鸡肉的鲜嫩搭配花生的香脆,极其可口。夹一口鸡丁入口,舌尖甜辣相交,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宫保鸡丁很下饭,也可滋补身体,因为鸡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字母娱乐网网,能够滋补健脾、强筋健骨。
虽然峨眉酒家可以把这道菜做得很美味,可主厨一见到梅兰芳来,总有些许不安,觉着梅兰芳那么大的名气,店堂简陋的陈设怕是亏待了他。
梅兰芳为人心细,马上就察觉到了,于是微微笑着说:“我是来你家吃菜的,可不是来你家吃桌子、板凳的。”这样一说,主厨顿感轻松自在多了。
峨眉酒家开业十周年时,梅兰芳特意做了一首诗赞誉:“峨嵋灵秀落杯盏,醉饱人人意未阑。应识时清培育广,良庖能事也千般。”还亲笔为店名题了匾,挂在门头。
梅兰芳除了喜欢去峨眉酒家吃宫保鸡丁,还喜欢去恩承居品味精致鲜香的粤菜,去北京同春园回味松鼠鳜鱼的酥香,去清真菜馆吃烤肉,去晋菜馆吃精致的烧卖。南北通吃,果然名不虚传。
虽然梅兰芳喜欢的菜系很广,但他的主打菜还是淮扬菜。梅先生祖籍江苏泰州,泰州菜系属苏菜里的淮扬菜,淮扬菜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保留原汁原味。这些也正符合作为梨园弟子的饮食要求:淡雅、精细,力求低脂。
正因此,梅兰芳府上特意请来一位专做淮扬菜的大厨王寿山。这位大厨倒也没辜负梅先生的期望,在淮扬菜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谭家菜等其他菜系的做法,不断摸索创新,按着一年四季不同时令节气,烹制出不少美味营养的菜肴。林林总总加起来有600多道,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府家宴。
像梅兰芳每日必喝的鸳鸯鸡粥,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先用文火将剁成细茸的鸡脯肉熬制48小时,直到鸡肉烂成蓉状,倒出滚开的鸡汤,加入糯米,仍小火慢慢熬制,当鸡肉与米融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再根据不同的时令选择各色蔬菜,做成菜汁,浇在粥上,调成一白一绿的太极图状,盛入一个小的青花白瓷碗里,用古木色的小盘托着,鲜香清淡,入口即化,即养胃,又养颜。
其实,这道鸳鸯鸡粥又叫作“双色鸡粥”,白绿两色,看起来就很有食欲。趁热喝起来润滑无渣,鲜嫩细滑,味道香醇,也难怪这道精致的名点常得梅兰芳的青睐。
梅府最热闹的用餐时间是夜宵时间,那时,梅兰芳才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心无旁骛,可以专心享用他的晚餐。
梅兰芳为人谦恭,无论对老人孩子、新朋还是老友,他都要亲自迎送,平易近人字母娱乐网网,又十分好客。所以他家的这个夜宵时间段经常是欢声笑语,高朋满座。
这也正是梅府的大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梅府的家宴菜一般是六菜一汤,从不上大鱼大肉、全鸡全鸭。而是如绿豆芽炒字母娱乐网网鸡丝、奶油莴笋、木须肉、锅贴火腿、生煎鲳鱼、炒明虾片、牛肉汤、核桃明虾、鸡茸扒鱼肚、炒菠菜泥拼白烧豆腐、软炸鸽蛋拼芥蓝菜之类。一盘盘菜清淡雅丽,刀功细致,均以功夫菜见长。
另外是两道点心。点心也都是自家制作的,有家常饼、蟹黄小笼包、甜包、甜糕之类。
最有名的是蟹黄小笼包,稠而不油、油而不腻、皮薄如纸、汤多味美。刚出笼时,“放在盘里如座钟,夹在筷上如灯笼”,蟹油金黄,轻轻晃动,宛如一枚软壳蛋。吃的时候要掌握十二个字的诀窍:“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蟹黄小笼包是江南地区的著名小点,其发源地是江苏常州,后来传入上海等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蟹黄小笼包的风味也更加突出。每每到了吃蟹的季节,总能让人想到那鲜美的蟹黄小笼包。
做蟹黄小笼包的过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馅料的新鲜。猪肉糜和炒好的蟹黄搅拌做成馅料,把肉馅放入面皮内顺边包好,然后上蒸笼旺火蒸十分钟即可。
上餐桌的蟹黄小笼包香味四溢,小笼包顶是一颗蟹黄,包子的皮很薄,隐约能看见肉馅。用筷子一挑,吸一口是鲜美无比的卤汁,细细咀嚼的是蟹黄,肉细嫩,伴着汤汁吃起来肥而不腻。
梅兰芳虽然是一个好吃大家,但他对饮食十分有节制。因为艺术即是他的生命,一切的吃都要以保护嗓子、保持身段为前提,所以他一生遵循着不吃生冷、不吃辛辣,只吃清淡口味这个原则。
他每次吃饭只吃七分饱,哪怕桌上有他最喜欢的菜。晚饭从来不吃(前面提到的那一顿热闹的夜宵才是他的正式晚餐),他对“饱吹饿唱”非常认同,认为一旦饱食,唱起来会中气不足,动作乏力,严重时还会引发胃炎,而且如果过饱,万一在台上吐了,后果不堪设想。上台演出不只有唱,还要有配合的各种动作。因此他每次只在演出前两个小时,大约下午三点钟时,先喝一碗粥。
梅兰芳虽是一个南北菜通吃的吃家,但更是一个为了艺术而饮食有节的养生家。正如他所言:“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这也是作为一名“吃货”的又一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