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探讨之六)
文师弟的功夫越来越进步了,他说独自拳架时,想象着有对手,而推手时,想象着无对手,把彼融合成己。他引用了“敷盖对吞”论,是“沾连粘随”的高级阶段。沾连粘随是基础,敷盖对吞是目的。
敷,铺开;盖,蒙上;对,配合或接触;吞,并吞,吞没,整个咽下去。
武禹字母娱乐网网襄先生更形象的解释:敷,有将对方包围之意,如同在伤患处敷药,也如张网捕鱼,要将所捕的鱼儿拢进网中,有请君入瓮之意。
盖,有控制之意,如同搽药时,要均匀严实,无疏漏。不丢不顶,使对手犹如推按到一气势充盈的球体上,必须找准中心,按之柔而不弱,始终有沉浑厚实之气势在。
对,则要秤准彼劲之大小方向,与之对接,牵字母娱乐网网引出彼力,为我所用。就如将对方拿住吞下似的,变为自身一部分,此间又含一“吞”字。
“敷盖对吞”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是一个整体。与彼一搭手,就要沾连粘随,就是敷盖对吞,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果,这样是“敷”,接着来“盖”,然后再“对”,最后是“吞”,就谬之千里也。
“吞”之后应该还有“吐”,正如接传篮球,接时不可迎球硬拿,要巧妙地顺其势,稳稳地控住来球,然后乘势将球传出。“吐”是吞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做到了“敷盖对吞”,吐便顺理成章地呼之欲出了。
武禹襄先生有意识地隐去“吐”字,正说明他推崇太极拳“制人而不伤人”的宗旨。外行人都说学太极没用,花拳绣腿,是太极操,广场舞,其实“敷盖对吞”讲的就是技击之理。
吞吐贵乎“吞”,是否吐,如何吐,吐得干脆与否,由个人因素而决定,吞无疑是吐的前提。拳理懂了,不实践也没用,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推手三部曲”,王宗岳提出的“粘连黏随”是第一步,武禹襄提出的“敷盖对吞”是第二步,李亦畲《撒放密诀》之“擎引松放”为第三步。我明了第一步,刚懂第二步,不知还有第三步,学之不尽呀。
擎,擎起彼身借彼力,中有灵性,切忌望文生义,灵者,灵活,灵巧也。擎是佯攻,是诱饵,是侦察,目的是诱彼发力。即先给对手一个发劲的假象,诱使对方向我发力,此为“擎”也。文学上谓之“引蛇出洞”。
引,是擎的延续,将擎所诱之力牵到我身前,进入我设下的包围圈,或者说我劲的势力范围,此谓“诱敌深入”。
松,“松开我劲勿使屈”。
“松”是转折,是转守为攻,变被动为主动的字母娱乐网网策略。一味的“引”易造成人顺而我背。当在我似背非背之时,突然而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战术的转变,是准备对彼施以“挫之之意”,要做得迅速、隐蔽,令对手猝不及防,使彼有被我牵动着突然失控,如坠深渊之感。
放,“放时腰脚认端的”。
“放”是松的目的,要抓住机会,得势发放。饱读诗书之人,非一介武夫。将发放看得很淡,主张“养生为本,技击为末。”但是,王、武两家的推手理论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因此,到李亦畲先生时,直抒胸臆作《撒放密诀》而一吐为快了。
“粘连黏随”可见宽容大度之风范,“敷盖对吞”尽现涵盖宇宙之气概,“擎引松放”方现太极拳术发放之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