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理论(道德经与黑箱理论)

字母娱乐 175 0

黑箱理论(道德经与黑箱理论)

今晚,突然脑子里冒出个念头,控制论里的黑箱理论,跟老子讲的“道”有什么相通之处?

两相对比,很惊人。再搜索了下,前人拿中医诊断与黑箱理论进行过很多探讨。目前还没有看到,直接拿《道德经》与黑箱理论进行对比的。

先讨论字母娱乐网网一个问题:你眼前的有两辆车,一辆红色,一辆绿色。旁边还有一个人,红绿色盲。你俩看到的汽车是一样的吗?

肯定不一样。即使两个色觉正常的人,看到的同一个事物,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色觉不一样,情绪不一样,投入的视力也不一样。

假设汽车客观存在(只能假设,无法证明),它会向周围发射各种信号,光波、声波、电磁波,还有其他的未字母娱乐网网知的信号。你作为接收者,会对某些信号敏感(敏感的本质是共振),然后你会觉察到这些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在你的脑中形成一个汽车的意象(你自命名为汽车)。

如果这个观察者是瞎子,这个汽车就是“无”,没有意义的。但如果这个汽车确实不存在,那么瞎子跟正常人看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无。对于瞎子来说,前后两个无没有差别。

在此得出一个结论: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感观到的,都不是事物本身,都不是起始的“无”,也不是“有”,而是“徼”。

黑箱理论是讲,不打开箱子,通过输入与输出,来建立对其功能的认知,不穷究里面是什么结构。打开箱子,是白箱理论,叫解剖(你想到了什么?)。

回到《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为什么要命名,为了建立抽象结构,本质是分别法,因为人有分别心。人对环境事物的理解有两种途径,一是基因记忆,表现为先天本能,二是意识记忆,即拆解猜想验证。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你所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对象,都是新成之物。你不能直接观察到“无”。

3.无者同于无,无欲能观妙的逻辑,在于“物我合一”,有点类似于默契,通灵。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请注意,我是指客体的我。这个“一”是谁生出来的?是道。

打个比方,你会思考怎么在平坦的马路上走路吗?你的脑子里已经刻有走路这个范式了,其反应比你的思考快多了。这是走路的奇妙,这叫行无行,叫无欲之行。

当前面有障碍时,如果不是很复杂,会进到一种半思考状态,你知道你在快速判断,躲避障碍。

如果太复杂,你会开启“有欲模式”,黑箱理论。

发现了什么?跟“庖丁解牛”是一回事。

4.“故”之后,是对前面“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演绎。所以,核心是第二句。

5.事物不断地叠加“有”的作用,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名是非常名,人的观察,都是一种叠加。

6.对比《心经》,假设你眼前有一只存在的客兔,你眼睛看到的是色兔。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首先要承认,我是没有见到这个客兔“空”的,但是,我们习惯把这个空和色不作区分。我们把自己的感知当作真实。即忽略了“我”对事物你叠加效用。

时诸法空相。哪些法,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这是什么操作?用老子的话说“塞其兑闭其门”。人的视觉系统怎么来的?细胞分化来的。受精卵是全知的!

当把眼睛蒙起来后,在听觉这块,你不再对这只兔子造成干扰。诸法空相,所有的干扰都去除,即去除了一切分别。

黑箱理论(道德经与黑箱理论)-第1张图片

于是,呈现出来的客兔,没有色的叠加作用,回到最本源的兔子。

请注意,观世音是在观自己,如果说本体的自己叫“空”,那么一开始是观到“色即是空”,即由色这个“徼”,逆推出了一个“空”的自己。

诸法空相,什么叫做“空相”,其实是老子说的“无之始”,视觉系统是由“有”叠加出来的,回到视觉系统的“无之始”,所以,到达空相的操作是闭其门。要做到这一点很难,闭眼容易,闭心难。即使闭上眼,内字母娱乐网网眼还在转动。

当空中无五蕴时,证得般若智慧。

观自在菩萨,在实践“般若波罗密”心法时,照见到五蕴系统回到了其最初始的状态,然后就觉悟了。空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

所以,“般若波罗密”是什么?是“损之又损”。无为是什么?你超越了存在,五蕴皆空,你的五蕴与空合为一体,对空(真相)没有干扰作用。

诸法空相,是去掉法的“有为”。

为什么又扯到了《心经》,跟着思维走的结果。

无为法,是能明心见性,直指事物的本真。

修道有前面说的“走路”那么简单吗?

有为法,是黑箱理论。即使把黑箱打开,里面还有黑箱,无法穷尽。所以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黑箱操作是够用的,生活也马马虎虎,至少人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现代西方科学系统,本质就是黑箱操作,归纳,假设,验证,所以叫“分析科学”。

《道德经》57章

以 正 治 国 , 以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其 然哉 。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讳 , 而 民 弥 贫 ;

  人 多 利 器 , 国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盗贼 多 有 。

  故 圣 人 云 :

  「 我 无 为 , 而民 自 化 ;

  我 好 静 , 而 民自 正 ;

  我 无 事 , 而 民自 富 ;

  我 无 欲 , 而 民自 朴 。

妥妥的控制论黑箱操作。可见


老子观天下,是无欲和有欲结合进行的,有欲是对无欲的强力检验。

科学理论的提出,依赖灵感,而灵感其实是超越观感的直觉。

用道而不知“道”。

最后一点,修道像走路一样简单吗?

黑箱理论(道德经与黑箱理论)-第2张图片

待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