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论文(为什么一定要做职业规划)
一、职业规划到底有多重要?
《礼记》中有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要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
对于你的职场,这可以说是超越一切的重要。
我们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所谓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只要有时间,好好规划,就一定很有机会拿到很好的offer。
我们在这里可以直接下一个结论——即使你学历背景很差,过去对行业一无所知,只要你规划定的早,然后足够努力,你一定是远超你身边同学的存在。
每个人最终找工作的上下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规划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关于职业规划的差异,简单举两个我个人见到过的两个例子:
某朋友A,当初立志想要干投行,但确实学历背景相对一般,终归是没有进入自己所理想的行业。不过个人非常优秀,拿到了不少银行、地产公司以及的知名实业的offer,但他选择了“工资低、强度大”某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人都觉得他做这样的选择简直是“脑子被驴踢了”。他确实也非常辛苦,除了工作还要复习CPA的考试,感觉他的生活色彩非常惨淡。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凭借超过同龄人的项目经验,过硬的财务技能,以及合作伙伴某央企中型券商投行团队人员的力荐,PK掉各种顶级名校的硕士,进入了他心心念的投行业。如今在团队中是非常受领导重视的骨干,超过了那些从实习校招进来的小伙伴。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在帮一家大型国有券商投行招聘的时候,做收简历和初步的筛选,领导点名初级岗位希望要“其他投行/四大/非诉律师2-3年工作经验”,其他的就筛掉吧。当时某位学历背景非常优秀的,在银行总行管培的小伙伴找到我,希望能够给予内部推荐。我表示了为难,因为确实他的经历不符合领导所述。他对此表示了愤慨:“我们当年进来,门槛比四大高多了!凭什么四大的可以,我却不可以!”后来了解到这位同学最终还是跳槽了,但是往后还频繁跳槽了数次,似乎工作字母娱乐网网得并不十分开心。
差异因何而造成?
有人的总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人提前做了未来数年的规划,并在具体的执行着。
如果当初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提前规划下自己,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呢?
二、职业规划的第一步:认识你自己
1)你到底想要什么
之所以迷茫,总结无非两点: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是也不知道社会能够提供什么。
直白点,前者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适合什么,后者是不知道有哪些行业和工种。
听起来,似乎了解自己,比了解纷繁复杂的行业和岗位容易。
但实质上,尤其在职业初期,我觉得认识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更难,或者说大家经常对此一点都不重视。
有部分人可能是有过自我的探讨,大致有还有点方向判断,但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我觉得都还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偏好”、“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所以,日常咨询中常见的情况是,大量同学喜欢把自己条件一报,说我是啥学校啥专业的,你看我适合做点啥?
对此,如果心情好,会耐心问你喜欢啥,根据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说可能什么样的方向去了解一下。
心情不好的话,经常会说不应该是你告诉我你想干啥么?
其实,这种提问的方式,除了很低效之外,一是轻视了“认识自己”的问题,毕竟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必须得告诉别人你足够偏好方面的信息,对方才比较好做出建议;二是太过在意固有的一些条件,比如说学校专业之类的,以为跟公式一样的可以直接导出结果,这些或许有一定影响,但绝对不足以决
定你适合做什么。
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想清楚,在喜欢和擅长之间,你喜欢什么,又擅长什么。
这两个往往是重合的,但又时常是矛盾的。
在喜欢和擅长之间得做出一个选择,这就是认识你自己的第一个过程。
这个问题可能会挺痛苦,有点像“结婚的话,是选择你最喜欢的人,还是最喜欢你的人?”两情相悦固然好,若有冲突择其一。
所以,一般工作过好几年的人,在职业选择上会明晰很多。
因为如果直接摒弃过去的工作经历太过可惜,大多数还是会缩小到和过去经历有一定关联度的工作。
虽然说像经济学说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毕竟在熟悉的行业晋升“边际成本更低”。
目标明确的人往往成功率比较高,因为对想去的方向有所理解,也能从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有关联的亮点。
2)社会上有什么的工作
金融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何况还有互联网、咨询、地产、快消等。
但如果有了对自己认知之后,了解行业反而容易了很多,毕竟排除了很多类型的工作。
所以,你用排除法,就能排除不少你不适合的工作,缩小范围,接下来定向去了解。
有些人喜欢成为焦点,喜欢和人打交道,那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中后台、稳定的、曝光度低的工作。因为自己的价值感没有办法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也是很苦闷的。
有些人不希望成为中心,只是希望有一定稳定收入的工作,能按时回家,陪伴家人,或者有自己独处的时间。这类人就不适合做那些投行、行研等高强度的工作。
具体如何了解?现在的互联网渠道实在太发达了,网上很多资料,行业报告等。
三、职业规划第二步:设定目标
1.好的目标,直接决定你具体的路径。
目的地有了,可能路径有很多条,但是基本上就像你在手机中打开百度地图输入地址导航,有可能软件会根据不同的路况会给你推荐几条路线。
但路线之间大体差别并不会那么大,毕竟你不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开,那你还真只能穿越整个地球才能去到你的目的地了。
所以,核心就是朝着你想去的目的地去,哪怕不能一路直线,方向绝对不能错!
换回到职业上来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入行。
一旦入了行,做正确的事情,待遇的提升,大小平台的切换,都不会是问题。
毕竟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到达终点,只是时间问题。
入不了行,去相关的行业,要么是具备去你想去行业的基础技能,要么能掌握对你未来想从事行业的有利资源。
每一个行当,门槛低很多的相关行业都有很多。
什么,你说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你没去真正了解你想从事的行业。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之所以碌碌无为,主要就是没有目标,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只会在步入社会之后,对着曾经的错过的机遇懊悔不已。
2)“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选择职业时,为什么很多人思路都是错的?
为什么大家又时常陷入深深的纠结,又经常做出了选择之后觉得后悔?
因为大家日常的普遍看法是——什么样的工作“好”,我就选什么样的工作。
很多人总是觉得“这个工作很好”,那个工作看起来也很不错。
券商投行听着很性感,银行总行好像也很牛逼,基金公司投研好像很爽,听说固定收益也很挣钱…
然而,情况是,金融行业里大部分岗位都很好,去想哪个“更好”,没什么意义。
反而会让自己不断在很多目标之间漂移和徘徊,最终经常调整方向,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是要看你要什么样的人生。
核心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喜欢or擅长的工作,不然即使“再好”,也会不开心。
港剧都告诉你了“做银最紧要是嗨森”!
但很多的案例是工作数年之后,选择跳槽出来,依靠原先的优秀学历背景和同学关系,再回到了市场化的机构去工作,反而晚起步了几年。
工作字母娱乐网网真没分高低,他们只是当初错估了自己“想要什么”。
四、职业规划的第三步:贯彻执行
前面提到,职业规划讲究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但即使你搞清楚“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擅长”的,做了规划,你依然很难贯彻和执行。
因为选择真的太多了,而大家往往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还有很多人为了“怕未来后悔”,选择想要去各种尝试不同工作的风格。
最终的情况就是竞争力被自己严重的削弱,这个尤其发生在很好的学历背景的同学身上。
企业喜欢已经为这个岗位做了足够多铺垫的人,不喜欢目标不清晰,到处去体验生活的人。
但凡你去面过试,你一定会被问到:“你之前干那个,怎么现在想干我们这个?”
职业规划也是每次面试必问的问题,如果没有清晰规划,可能会让你连面试都过不了
在贯彻执行上,核心就是要“严格执行,”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什么叫做“好的故事”?那就是我每一份实习和经历都在为你这份工作做准备呢,感动吧!
所以说,贯彻执行的前提,还是目标足够清晰,以及内心足够强大。
学会“舍弃”,是一种成长。
学会“专注”,才能走向卓越。
五、写在最后
现在的我们,是由无数次选择造就的。
我也相信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充满了纠结和痛苦。
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
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相应的代价。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的发展曲线也都不是一路向上的。
职业规划是尽可能让他趋向于直线的唯一方式。
如果有没有规划,人与人之间会在工作3-5年拉开巨大差距,我相信任何参与工作的人参加字母娱乐网网了和班上同学对比的是很都感触很深。
所以说,职业规划是职场的必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