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育儿知识(不完美妈妈的完美育儿清单)

字母娱乐 106 0

完美育儿知识(不完美妈妈的完美育儿清单)


文|花姐姐

我们每一个都走在成为完美的的妈妈的路上,永远不完美。

互联网的发展,让获取知识变得轻而易举,但同时也带来知识焦虑,很多新手父母,一边带着孩子,一边要克服焦虑,面对孩子的问题,生怕做得不够好,给孩子带不不良的影响,每天,在各种遗憾、欣慰、困惑中跌跌撞撞地前行。

然而,当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拉得足够长时,我们会发现,尽管在孩子小时候我们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教育了孩子,做得不太完美,但孩子依然能很好地成长,成长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这是因为我们做错的事情它的影响真的没有家长想得那么严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修复它,超越它。

而且幸运的话,他将会成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宝贵品质,因为最终有一天,当孩子长得足够成熟时,他们会像我们一个,学会认同妈妈也是凡人,也会做错事,接纳妈妈从而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最终他们会感激不完美的妈妈所做的一切。

完美育儿知识(不完美妈妈的完美育儿清单)-第1张图片

所以,安心做个不完美的妈妈吧,不要自责自己曾经对孩子做过的错事,静下心来想一想,我应该如何做个好妈妈,我将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哪些影响,我该如何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您认为自己是一位不完美的妈妈,那么,我希望能将这份不完美妈妈的育儿清单分享给您,这个清单有四条。

第一条:认识你的孩子;

第二条:给孩子最好的爱;

第三条: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第四条:做个幸福的不完美妈妈。


一、认识你的孩子;

看到这里,有的妈妈可能会很困惑,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难道我还不认识我的孩子吗?

完美育儿知识(不完美妈妈的完美育儿清单)-第2张图片

对,我们知道孩子叫什么,知道孩子长得什么样,但是,你能准确的说出孩子想要什么吗?他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吗?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不缺衣少食,可是孩子却并不快乐,本质上都是因为他内心的需求没有被看见,而大部分的矛盾冲突也是因为孩子内心不被看见而产生的。

例如: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己的小秘密,而父母不放心,总是忍不住偷看孩子的隐私,于是矛盾产生了。

所以,认识孩子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外貌,还要看见孩子的内心,也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

关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发展心理学家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大家可以找来发展心理学的书看一看,或者也可以看看由耶鲁大学专家团经过系统研究,集结成的一套书,叫《你的N岁的孩子》,书中详细的介绍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行为特征。

这里,着重能给大家介绍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

人在其生活道路上面临八个危机或冲突。每一次的冲突都有其出现的时间,它是由人们在一生中某个特定时间所体验的生物成熟与社会要求决定的。人必须妥善的处理好每一次冲突,才能为圆满解决下一个冲突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各年龄段所面临的危机如下:

0-1岁:信任对不信任;

1-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3-6岁:主动性对内疚感;

6-12岁:勤奋对自卑;

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0-40岁:亲密对孤独;

40-65岁:繁衍感对停滞;

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

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才能孩子最正确和最好的爱。

二、给孩子最好的爱;

1岁以下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需要主要是信任对不信任,那么这时妈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放手,让孩子感到安全,让他相信妈妈是可以依赖的,这样,那就有了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为以后健康心理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让1岁以下孩子感到信任感到安全呢?

答案是和孩子同步,例如,孩子哭了,你要回应孩子,给他一个拥抱,孩子笑了,你也要回以他一个微笑。

我们知道小小孩最喜欢做的就是模仿游戏,他做一个表情,你做一个同样的表情,或是给他一个回应,对他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因为他会认为,很好,我们沟通上了,这就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

1-3岁的孩子他的心理需求是自主感,能够决定自己的事情,这时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尽量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字母娱乐网网。

但是在这一阶段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完美妈妈的过多的控制。

有一句特别有画面感的话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学叫爸爸觉得你应该学。

其实,只要妈妈不做完美的妈妈,很多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3-6岁的孩子心理发展需求主要是主动性对内疚感,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往往喜欢尝试各种能胜任不能胜任的活动,并因此产生和外界的冲突,从而产生内疚感,那这时妈妈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帮助孩子平衡好主动性和界限之间的关系。

例如:孩子喜欢乱涂乱画,这时我们可以为孩子安排一块专门的区域,告诉孩子你只能在这个区域里画画。

6-12岁孩子心理发展需求主要是勤奋对自卑,因为这时孩子步入学校,在一个更大的环境里生活,和周围都是一样的同学,他会在学校里在意自己的表现,一方面要勤奋的学习,让自己不至于太落后,另一方面因为内心还不太成熟,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这时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紧盯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是因为自己受到应试教育的苦,把成绩不重要的想法传递给孩子。

事实上这两种都是不对的,这时不完美的妈妈最应该做的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

我很重视你的学习,成绩是检验指标,目的是提醒你哪些方面不足,需要改进,除了学业和成绩,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发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

12-20岁孩子心理发展需求是寻找同一性,经过12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现在孩子终于要开始寻找自己是谁了,开始成为独立的自己。

这时完美的妈妈最应该做的是放手,不要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到孩子身上,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兴趣,帮助他寻找自己。

以上是对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冲突的一个解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事实上,孩子并不需要妈妈亲力亲为,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龄前,一个是学龄期,每一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做孩子的左右手,和孩子同步,帮助孩子建立信任,建立正确的认知,随后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求自己的世界,而只有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有了正确的爱,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滋养。


三、让孩子成为自己;

完美的妈妈总是希望事事包办孩子,到最后,总会把自己的想法欲望都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妈妈的傀儡,但是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是但单独的个体,最终都是要成为他自己的,只有内心坚定他才能幸福,而内心坚定一定来自于孩子自己认可自己,而不是因为孩子认为妈妈喜欢我才喜欢,然后去做,到最后,终究不会幸福。

有一个朋友,家里得男轻女,因为是女孩,所以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于是,她学会了勤奋、努力和吃苦,把努力读书,跳出农门当做自己的使命,最后,她的使命实现了,但是长久以来的这种扭曲的心理让她变得异常强势,对爱人对孩子总是不满,导致她情绪非常容易失控,活得并不快乐。

为什么这位朋友不快乐呢?

答案是虽然字母娱乐网网很努力,心愿也达成了,但是她的初心并不是从心出发,而是来自生活困境。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幸福,而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内心平和的人,而一个内心平和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他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爱,从心出发,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我们屈于生活而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坚强,现在,当生活条件变好了,我们不能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完美的妈妈应该做到让孩子成为自己。

四、做个幸福的不完美妈妈;

很多妈妈,因为有了孩子,而不自觉的把生活的重心倾向于孩子,一切以孩子为先,把孩子照顾得无微无至,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

完美妈妈可能会认为,这很正常呀,孩子那么小,当然应该以孩子为主呀,自己的成长应该放到后面呀。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看,我们说到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也包括心理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很容易,给他吃的,他就能成长;但是心理的成长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他更多的来自于父母的主传身教和周围的环境。

我们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如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那么照顾自己的时间就必然减少,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所谓的黄脸婆。

那于孩子而言,他习得的可能不是妈妈为了我放弃那么多是在牺牲,而是习得成年人可以不用字母娱乐网网学习真好,因为孩子更容易受父母的行为影响,而不是语言,你的行为告诉孩子不用学习不用成长,那么孩子就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不完美妈妈的完美育儿清单最后一条是,妈妈们,不要因为做完美妈妈而忘记自己的成长。

最后,花姐姐想说的是,做个不完美的妈妈,多注意自己的成长,只有自己成长了,才能看见孩子的成长,才不会对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耿耿于怀。或许若干年后,因为自己的成长会发现那些错误其实是一种深深的爱,是来自生命之流的恢弘和生命成长的神圣力量。

加油吧,不完美妈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