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糖尿病(阻击糖尿病及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1.16亿,未诊断糖尿病患者6130万人,另有糖尿病前期患者4680万人。糖尿病前期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型糖尿病(T字母娱乐网网2DM)的发病率高达35.5~70.4/1000人年。由于早期T2DM症状多隐匿,故诊断常延迟4~7年。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能够规范治疗,将血糖、血脂与血压等控制达标,则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将大大下降,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字母娱乐网网活与健康也不会造成过多影响。因此,减少糖尿病危害的第一步就是:尽早发现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1)发病人数众多
2)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3)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38.6%、35.6%和33.0%,“三率”现状亟待改变
基层医院“糖尿病两筛三防”
1)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
2)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3)预防糖尿病:通过高危人群糖尿病筛查防止糖尿病发生
4)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以筛促防
5)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强化生活方式,积极控糖控血压、调脂综合治疗
为什么强调基层糖尿病筛查?
基层医疗机构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控制糖尿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并强调至2025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要达到4000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
为什么强调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1)危害大:致死致残率高、花费大
2)可防可控:糖尿病早期并发症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重视糖尿病三级预防
3)并发症早发高发:诊断初期就可能发生
4)症状不典型: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症状不典型
5)是患者教育的基础: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6)设定目标:设定个体化的目标,和精准分级诊疗的依据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考虑到成本效益,ADA、IDF及CDS均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T2DM筛查。高危人群的定义为:具有下列任何1项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成年人(>18岁):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二者共存)史
3)超重(BMI≥24 Kg/㎡)或肥胖(BMI≥28 kg/㎡)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T2DM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的女性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如何筛查
根据我国的临床实际情况及特点,推荐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个体化筛查策略,但总体上应遵循两步法:首先,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初筛试验;其次,对初筛结果阳性者予以确诊试验。无论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和(或)地理位置如何,两步法都可以提高被筛查对象的初始应答率,并减少需要进行OGTT的人数,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筛查频率
糖尿病高危人群宜每年筛查1次;
无糖尿病危险因素者每3年筛查1次。
小结
T2DM主要危及大血管、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导致心肌梗死、卒中、肾衰竭、失明及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2005—2015年间,我国用于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总费用超过6500亿美元,预计到2040年,我国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将达到720亿美元。与非糖尿病者比较,T2DM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且所占用的医疗资源增加2.3倍。而我国更有高达63%的T2DM患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因此,迫切需要对T2DM进行筛查、诊断及适当的治疗。
1)无论是对个体健康、日常临床实践,还是对公共卫生政策而言,T2字母娱乐网网DM筛查都是重要的。
2)筛查是发现高危人群,并指导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手段。
3)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可能更具有成本效益。
4)目前仍缺乏完美的T2DM筛查方法。但OGTT是观察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动态变化的首选。OGTT测量空腹血糖操作方便,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但因其操作繁琐,也有漏诊的可能。
5)采用两步法筛查策略,既能提高筛查的准确性,也更具有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