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频率(性生活频率多少为宜?)
夫妻对性的满意度常被作为衡量婚姻幸福的标准之一,但怎样的性生活频率才是适宜的呢?原则上来讲,频率和量的标准因人而异,如同食量,能满足自己食欲的量就是最为合适的量,过多过少都会带来困扰和负担。但平均而言,人们保持怎样的性生活频率才能够维持较高的幸福感呢?
为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心理学家团队在2015年的研究中字母娱乐网网对2551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心理学测试和评估,探究性生活频率与幸福感的相关性[1]。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心理学家团队发表文献题目、摘要截图。
该项研究于2015年发表于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文献题目和摘要截图如上所示)。鉴于这项研究参考了大量实验样本(超2万人),因此,我们认为该研究对研究性与幸福感的规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参考这篇文献,为大家剖析性生活频率与婚姻幸福感的关系。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性”越多越幸福吗?
在心理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和实验认为性生活频率与幸福感的关系是线性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频率越高越幸福。但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心理学研究人员Amy Muise、Ulrich Schimmack和 Emily A. Impett认为性生活频率与幸福感应该是非线性的关系[1]。为此,Muise教授组建团队试图通过大量的实验样本获取有关频率与幸福感的大数据,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性规律。
研究背景和方法:超2万名研究对象提供实验大数据
Amy Muise教授团队从美国GSS字母娱乐网网权威数据库中调取了25510名年龄在18-89岁研究对象从1989年至2012年的心理学调查报告(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研究对象背景数据。
超2万名研究对象中,包括11285名男性和14225名女性;其中处于稳定亲密关系(非单身)的人员共16935名,单身的研究对象共7856名。
研究对象在14年中(1989-2012年)的跟踪随访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性生活频率,并参与了心理学测试评估自己的幸福感[1]。其中,研究人员从这些数据中提取了两个关键信息:
过去12个月内的平均性生活频率(sexual frequency in the last year);
同一时段内的整体幸福感测试评估结果(general happiness)。
研究结论:幸福感随性生活频率的变化规律
根据以上的原始数据,Amy Muise教授团队通过数学模型将性生活频率和幸福感进行拟合,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寻找幸福感随性生活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所示:
幸福感随性生活频率的变化规律。
(备注:图片来自原始文献截图,中文为本文作者额外加注以方便读者理解)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1]:
整体而言,拥有稳定亲密关系的人比单身的人幸福感更高;
无论是处于亲密关系还是单身的人,幸福感随性生活频率的变化都并非是线性变化;
从拥有稳定亲密关系的人中,可以发现如下规律[1]:
当性生活频率不超过一周一次时,幸福感与频率呈正相关(b= .09, t(8,278)= 8.34, p < .001);
当性生活频率超过一周一次时,幸福感与频率呈负相关(b=-.01, t(3,414)=.34, p=.74)。
也就是说,一周一次的性生活频率是分界点。高于这个频率,幸福感将降低,而保持一周一次频率的拥有稳定亲密关系的伴侣获得的幸福感最高[1]。
从单身的研究对象中可以发现[1]:
相比拥有亲密关系的人而言,性生活对单身的人的幸福感提升幅度较低;
少于一个月2-3次性生活频率的人所获得的幸福感低于在过去一年中没有性生活的单身人士。
也就是说,性生活对单身人士的幸福感提升并不明显[1]。
研究总结:性生活频率与幸福感的变化规律
“性”并非越多越好
从Amy Muise教授团队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幸福感并非总是随着性生活频率的增加而提升。当频率超过一周一次之后,幸福感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1]。
亲密关系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相比单身的人,拥有亲密关系的研究对象整体的幸福感更高,而且“性”对有亲密关系的人的幸福感提升幅度也更为显著。这说明亲密关系有助于人们的幸福感提升。
理性看待实验结果:频率因人而异
正如开篇而言,关于性生活频率多少为宜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一个黄金标准是个人和伴侣认为快乐并能得到满足且不疲惫的频率就是夫妻双方最合适的频率。
所以,字母娱乐网网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节奏。本文所参考的实验只是一个平均数据,该研究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在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总是随性生活频率的增加而持续提升,两者之间并非是线性变化规律。而关于“量”,希望读者们理性看待实验结果,因文化、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对具体的频率和量造成偏差,我们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发现大规律和趋势。
希望本文的科普对读者们有所启发,下节课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