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相矛盾的寓意)

字母娱乐 174 0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第六单元第十五课。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相矛盾的寓意)-第1张图片

课文中有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意思相对应。如“坚”即“坚固”,“利”即“锐利”,“应”即“应答”。有一些词古今意思相同,比如,“莫”和“弗”都是“不”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但也有不少词古今意思不同,比如,“陷”意为“刺破”,“或”意为“有的人”,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相矛盾的寓意)-第2张图片

本资源是《自相矛盾》的教学图片,是韩非子身穿白衣,向一侧瞥视的半身像,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本文作者。



本文篇幅短小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卖者那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弗能应也”则使人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相矛盾的寓意)-第3张图片

【教学图片】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