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一战之前的世界,没有比“一触即发”更为贴切的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不过,这场战争的爆发似乎很“偶然”,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地利皇储被一个塞尔维亚热血青年刺杀,然后整个世界陷入战火。
不过,实际情况是,这场世界大战其实早在9年前就可以爆发了,让世界陷入空前危机的原因,是一个北非小国——摩洛哥。
普法战争,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
尔虞我诈,远交近攻
对于一战前的法国来说,德国是自己始终担忧的仇敌。
从普法战争被迫割地赔款开始,法国对于德国的态度就是俩字——复仇。普法战争之中,法国赔款7亿两白银,比我国《辛丑条约》的4.5亿两还多,但是,法国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两年就迅速偿还完毕,之后法国开始重新起步扩军备战,目标就是一雪前耻夺回被德国霸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对于德国来说,从俾斯麦时代开始,就采取西攻东和的策略,对于东边的沙皇俄国,德国决定采取表面和谈,让沙俄不要与法国联合,避免双线作战,对于法国,因国力在其之上,所以可以完全压制。联合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将法国踩在脚下,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这是德国永恒的追求。
当然,这个追求,英国人也是知道的。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
对于英国来说,德国在军事上的威胁还在其次,在德国大肆建造无畏舰进行“军备竞赛”之前,德国人的工业产品对英国的威胁远比舰队直接。
德国制造在此之前基本上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所以英国人一开始未加防范,但是自从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的工业水平一路暴增,英国则因为产业革新的困难被甩在了后面。
到了20世纪初期,德国的工业产值在质量和能力上超过了英国。因此,英德矛盾空前激化也成了必然。追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人,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不可避免。
不过,事情远比表面上复杂,事实上,在摩洛哥危机之前,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到底是谁,以及自己真正想干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
比如法国人,虽然德国人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是这可不代表他们打算放弃与德国同盟。1894年法俄同盟建立之后,法国终于打破了孤立,在欧洲找到了盟友。几乎是同一时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境内的原法国人,已经开始习惯德国的统治。法国开始了一个新的计划——寻求德国的支持,挑战英国的殖民霸权。
于是,法国开始积极地与德国和解,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1898年12月,法国外长德尔卡塞在与德国特使的会谈之中表示:“法国将会支持德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的殖民雄心。”这种出卖他国利益换取自身安全外加祸水外引的手法,他们早已驾轻就熟。
摩洛哥危机,标黑处为“摩洛哥”位置所在
对于法国而言,克里米亚战争虽然英法合力,但是普法战争之中英国作壁上观,之前的拿破仑时代英法殊死搏斗,在历史上英国对法国总是贼心不死,在殖民地上法国也是饱受欺凌。所以对于法国而言,德国是可以和解的。
但是,法国人的热脸贴了德国的冷屁股,法国当时打算占据摩洛哥来建立所谓的“地中海霸权”,然而他得到了德国人的回复是——想获取德国在摩洛哥问题上的支持,很容易。“只要法国宣布放弃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就会帮助它。”
法国外长德赛尔卡这个时候总算明白,虽然英国是个背后捅刀子的,但德国也不是省油的灯。
强强联合,抱团取暖
对于英国来说,法国和德国的问题其实还无暇顾及。沙皇俄国是英国当时真正意义的头号大敌。因为俄国在中东的铁路修建,对英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形成巨大威胁。
当时沙俄的扩张对中东和远东中国的威胁都非常巨大,八国联军事件之后,沙俄占领东三省。因此,英国决定形成英日同盟,最终引发日俄战争打掉了沙俄的远东霸权。但是中东问题很难解决了,就在这个时候,法国人送上了门。
法俄同盟已经建立,所以英国只要建立英法同盟,那么就自然和沙俄同盟,远东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英国表示,德国不支持你在摩洛哥搞事情,我支持。1903年5月1日,爱德华七世来到巴黎,刚开始,法国人毫无表示,仅仅四天后,法国人就开始高呼“吾王万岁”。英法谅解开始达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04年4月8日,英法正式达成《英法协定》,英法两国各退一步,英国给法国摩洛哥特权,法国给英国埃及特权。两个国家分赃结束,法国开始正式收菜。1905年,法国决定对摩洛哥实行“改革”,这个北非国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地中海的门户。掌握摩洛哥可以让法国在地中海横行无忌。德皇威廉二世这个时候感觉到了英法联合的威胁。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跑到摩洛哥的丹吉尔进行访问。不过与其说是访问,干脆就是挑衅。他表示摩洛哥是个独立国家,任何人不得独占,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可以动用武力保护。还点名法国,让它“谨慎行事”。法国这个时候有了英国沙俄撑腰,终于硬气了一回,直接派军舰跑到摩洛哥和德国对峙。
德法战争一触即发。
威廉二世(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和普鲁士王国末代国王
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的阿耳黑西拉斯,英美法俄德意奥匈等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召开,这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解决摩洛哥危机。
论打仗,德国肯定是不怕法国的,但英美俄意都支持法国,只有奥匈支持自己,外交上过于孤立。
所以,德国不得不暂时退让一步。这次摩洛哥危机背后折射出的,是世界局势的一触即发,世界大战已成定局,只要有稍微改变平衡的风吹草动就足以打破表面的和平。
标签: 三国